所有章节
-
系列专题 台湾中央广播电台的今昔 在辛亥革命百年和台湾中华民国诞生百年之际,设在台北市圆山附近的“中央广播电台”接待了到访的部分海外媒体,介绍了这一见证和伴随中华民国成长发展变化的电台的历史和现在。下面就请听有关台湾中央广播电台今昔发展的录音片段,其中包含有宋美龄,蒋介石,马英九等人的声音片段。27/10/2011 06:31
-
系列专题 2011年台北世界设计大会 10月的台湾,沉浸在为中华民国百年庆生的节日气氛中,展示“台湾软实力”成为节庆活动的重要内容,“文创”即“文化创作”则是文化界甚至政府的时髦用语,“2011年台北世界设计大会”就是台湾文创的里程碑。据介绍,“2011年台北世界设计大会”是国际设计联盟(IDA)正式成立后的第一次世界设计大会,地点是在经过保护修缮的原日本松山烟厂的旧厂房里。20/10/2011 06:52
-
系列专题 夏明:国共两党对解读辛亥革命各有打算 一百年前的1911年10月10日,中国发生了近代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最终拉开了终结满清政府统治的辛亥革命的序幕。百年后的今天,海峡两岸领导人胡锦涛和马英九分别在北京和台北主持大型纪念活动。在孙中山先生的头像下,两岸领导人分别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强调各自与孙中山先生之间的传承关系。此外,国际舆论纷纷注意到,10月9日在北京举行的辛亥百年纪念活动中,年迈体弱的中共前领导人江泽民,今年首次公开露面。这一情况更是凸显了北京高层对本次纪念活动的重视程度。哪海峡两岸未来能否在孙中山先生遗志的引导下,求同存异,为实现和解携手共进呢?带着这一问题,本台采访了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夏明先生。12/10/2011 10:46
-
系列专题 张伦:辛亥破题,百年后尚无答案 一百年前的今天-1911年10月10日发生的武昌起义-在学界被认为打响了以结束中国封建帝皇专制、建立共和政体为目标的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在经历了百年沧桑后,现在纪念辛亥革命有何意义呢?带着这一问题,本台采访了在位于法国首都巴黎近郊第95省塞尔齐-蓬多瓦兹大学(Université Cergy Pontoise)从事中国文化教育的华人学者张伦副教授。10/10/2011 05:55
-
系列专题 台湾外交部次长沈斯淳谈台湾国际地位问题 辛亥革命百年,中华民国建国百年,就在这个对海峡两岸都十分重要的历史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部有幸采访了台湾外交部常务次长(即副外长)沈斯淳先生。请他就台湾的国际空间和外交愿景,做一些说明。09/10/2011 07:28
-
系列专题 莫凡:孙中山与宋庆龄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等地都举行形式多样的纪念辛亥革命百年活动,纪念一个世纪以前推翻中国末代封建王朝的那场革命,纪念孙中山先生为三民主义,既民族,民权与民生主义而奋斗的那场革命。孙中山与宋庆龄轻唱剧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际在南京与观众见面,孙中山与宋庆龄轻唱剧由莫凡先生作曲。莫凡先生还是根据中国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的话剧“雷雨”改编的歌剧和歌剧“赵氏孤儿”的作曲。莫凡先生欣然接受了本台辛亥革命百年特别节目专访。08/10/2011 13:15
-
系列专题 百年沧桑看宋庆龄早年的无畏与后期的沉默 一个世纪以前,孙中山领导了推翻满清帝制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王朝统治,更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政体。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宋庆龄伴随他走过了他生命的最后10年。她是妻子,是助手,更是革命低潮时的同路人。孙中山1925年去世以后,她顽强的维护着孙中山思想,成为那个年代坚决而无畏地反对蒋介石政权的最响亮的声音。然而,也正是她在白色恐怖年代表现出的勇敢使人难以理解她在1949年以后的沉默。1949年,她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被尊称为国母,但是,当年敢于在白色恐怖中为营救被俘政治犯奔走的宋庆龄面对文革浩劫却没有发出任何反对的声音。07/10/2011 12:50
-
系列专题 《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陈一新谈中华民国民主经验对大陆参考价值 两岸人士都会注意到:辛亥革命百年和中华民国建国百年之际,两岸纪念活动的提法不同,中国大陆纪念辛亥革命百年,将其严格限定在一个历史事件的范畴之内,既不与现实相联系,又避而不谈中华民国的百年历史和民主经验。而台湾方面则在举行中华民国百年大庆时,意气风发地面向未来,完全没有任何历史包袱。本台采访了设在台北的《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的副执行长,淡江大学教授陈一新先生,请他从两岸关系研究者的角度,谈谈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这两个被人为分开的历史和现实议题。06/10/2011 07:00
-
系列专题 孙中山—两岸跨越藩篱的桥梁 孙中山思想对台湾的民主化进程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百年后纪念辛亥革命有什么现实意义?相同的历史是否可以帮助两岸走出分歧与隔阂?欢迎您关注对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邵宗海先生采访的第二部分内容。06/10/2011 07:52
-
系列专题 看大陆与台湾如何纪念百年辛亥革命 100年前是中国农历辛亥年,一般以100年前的10月10日武昌起义为辛亥革命的标志。也因为此,100年后的今天,纪念百年辛亥革命,虽然全年酝酿举行活动,可是正日子也应当在10月10日。纪念辛亥革命百年的主体,当然是中国大陆与台湾。无论是海峡两岸的官方还是民间,都曾表达了共同举办纪念活动的愿望。然而到目前为止,纪念辛亥革命活动,不仅中国大陆与台弯在认知上有分歧,在处理上也有不同。05/10/2011 13:01
-
系列专题 台北驻法代表吕庆龙谈台湾民主进步发展 今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百年和中华民国建国百年,在这个双百纪念日快到的时候,我们采访了在巴黎的台北驻法代表吕庆龙先生,请他介绍在台湾的中华民国的民主进步和发展。下面是这次采访的内容:04/10/2011 11:30
-
系列专题 吕庆龙谈辛亥革命百年及在法纪念活动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年,也是中华民国成立100年。本台就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100年大庆,采访台北在法国代表处的吕庆龙代表。他介绍了正在法国展开的有关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国庆的纪念和庆祝活动,也谈了台湾的民主进步和成就。29/09/2011 06:32
-
系列专题 孙中山评价—台湾重实践研究,大陆重历史挖掘 孙中山先生的名字随着推翻两千余年封建王朝统治的辛亥革命而写进了历史。辛亥革命失败之后,孙中山早年创立的国民党与孙中山试图联合共进的共产党逐渐分道扬镳。此后半个多世纪间,两岸虽然在对峙与隔离中走过了截然不同的建设道路,但都高度评价孙中山先生的历史地位。不过,在共同的历史光环之下,两岸对这位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否也有所不同呢?我们为此电话采访了原台湾政治大学中山所教授、现任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邵宗海先生。29/09/2011 08:00
-
系列专题 他们向你讲述在古拉格度过的童年 从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有大约一百万东欧各国的人被苏联红军和苏联秘密警察机构流放到“古拉格群岛”集中营。在这些被流放者当中,有不少还没有成年的孩子;他们小小年纪就跟随父母踏上被流放的苦难之路,被送到荒凉的西伯利亚,或者被送到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地区的偏僻乡村,在那里度过了他们的童年。今天,一些在前苏联共产主义极权制度下经历了这种非人的流放生活而幸存下来的孩子们,向我们讲述他们当年在古拉格的童年生活。克拉拉•哈特曼(Klara Hartmann)、雅罗夫斯拉夫•波加尔斯基(Iaroslav Pogarskij)、西尔娃•林纳特(Silva Linarte)就是当年许许多多被流放到古拉格的未成年孩子中的三个。28/03/2010 14:06
-
系列专题 活着的记忆:古拉格幸存者的声音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共同发起的欧洲首个古拉格声音档案库(Les archives sonores de l’Europe du Goulag)终于起步了。档案库将陆续推出欧洲学者搜集的120个前苏联古拉格集中营幸存者的见证录音资料。14/03/2010 09:29
系列专题
时代巨变何以酿成?回首苦难能否超越?请收听本台系列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