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解说

在朝鲜问题上,中国舆论出现分歧

发表时间:

朝鲜日前进行核子试射,中国东北可以感受到地表晃动,这个春节过得不太安稳,中国人对朝鲜越来越不满,也给予政府压力,希望改变朝鲜政策。「纽约时报」引述消息人士的话指出,中国政府正在思考如何面对朝鲜年轻领导人金正恩,因为中国一向是朝鲜的老大哥,但金正恩并没有理会中国希望朝鲜暂停核试的要求,也没有对中国提供朝鲜石油与食物援助表示感激。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朝鲜进行核试后,不少人在微博上对放射性尘埃的危险表示担忧,尽管中国政府表示辐射量正常,但多数人并不相信。吉林省延吉市延边大学东北亚研究所所长金强一表示,朝鲜的不友善与持续核试,以及中国人的担忧,让新任领导人习近平面临1道难题。

金强一说,人们不希望中国成为某个邪恶政权的唯一朋友,朝鲜也没有把大陆当朋友,中国政府第1次感受到舆论的压力,希望中国不要对朝鲜过份友好。

他说,如果中国决定支持美国提议,对朝鲜实施更严厉的制裁,朝鲜政权可能因此垮台,导致中朝边境出现乱局,朝鲜半岛也可能因此统一,并与美国结为同盟;但如果继续维持现状,中国政府将遭受更多民众的批评。

部分大陆外交政策专家也对中国的朝鲜政策有所质疑,上海復旦大学教授沉丁立日前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网站上就表示,中国现在是到了扭转局面,与朝鲜断绝关系的时候了。

许多中国网友和学者都表示,中国对朝鲜政策确实失败了。不过新华社16日发出报导说,北韩日前进行第3次地下核子试验后,少数「别有用心的西方媒体」称,朝鲜的举动是中国对朝鲜政策的失败,这种「泼脏水」的说法遭到「中国专家学者的一致批驳」。

文章引述大陆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刘江永、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釗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阮宗泽等学者观点称,在朝鲜核试验问题上,中国主张对话解决问题的立场没有错,还需要坚持,反而是「美国应该进行更深刻的反思」。

台湾中央社报道说,曾任「中国改革」杂誌社社长的李伟东在微博上批评4位接受新华社访问的学者说:「这4位即电视上经常点评东亚问题的所谓专家。在东亚问题上把中国带沟裡就是这几位。惨败诿责,无耻之极!」

美国之音引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的谈话表示,「这几位的问题不只是替中国外交失败辩护,而是挑战国际社会,挑战联合国。朝鲜不能发展核武是国际共识,因一再试验而受到制裁是安理会的决定。如果说制裁使朝鲜更有发展核武的必要,真错还在联合国,还在全世界。」

「纽约时报」报导,不论在中国境内还是国际上,中国是朝鲜最好的朋友一直是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但在中国境内,这样的友谊似乎开始变质,人们对核试可能带来的放射性尘埃感到担忧,也认为朝鲜选在对中国人而言很重要的日子进行核试,感到无法接受。

西方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中国持续为朝鲜提供物资援助,联合国制裁将徒劳无功,无法迫使朝鲜做出真正的改变。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