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析

史上耗时最长马德里联合国气候大会落幕 古特雷斯直呼失望

发表时间:

被称之为史上耗时最长的第二十五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5)原定于13日闭幕,但因为议事进程尚未结束被延期两天后终于在周日15日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落下帷幕。尽管在经历了漫长的会议磋商后,各国承诺明年加大力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但在关键的应对气候变化领率则缺乏明确决定,近无建树。而对于此次大会的结果,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直言感到“失望”,并指国际社会错失了应对全球气候危机的机会。

马德里联合国气候大会外的抗议者资料图片
马德里联合国气候大会外的抗议者资料图片 路透社图片
广告

联合国、国际社会及政府相关部门对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可能对一个国家及地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地关系认知,可以说是人类发展和知识史上的新鲜事物。事实上,在联合国成立后的最初几十年里,对环境的关注很少出现在各国的议事日程上,该机构的相关工作大多关注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特别寻求保证发展中国家能保持对本国自然资源的控制。在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相对而言提高了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并曾经达成一些关于海洋污染、特别是土壤污染的协议。但该机构作为国际政府间的合作平台,直到上世纪70年才在事实的证明和专家的呼吁下,才逐渐意识到经济发展可能对生态环境带来的重大影响。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际社会对经济发展给全球生态和人类带来的影响也越发感到震惊。 在1972年于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经济发展和环境恶化之间的关系第一次被提上国际议事日程。

那次会议后,各国政府共同帮助建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而所谓一个国家在发展中对经济增长的要求和对环境的保护是否存在悖论性,二者之间的博弈也逐渐开始得到决策者和民众的认知。与此同时,全球生态环境从总体上却一直在继续恶化,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和水污染等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严重,而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正以令人震惊的速度加快。目前,有充分的证据显示,人类的活动导致了所谓“温室气体”在大气层的累积,这使得全球气温逐步上升。 为了阻止全球变暖趋势,1992年联合国专门制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并于同年在里约热内卢地球高峰会议上签署生效。在这一条约中,各国同意“稳定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以防止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危险干扰。该条约并拥有197个缔约国。自里约热内卢条约从1994年生效以来,联合国每年都会举行一次“缔约方会议”,讨论如何向前推进行动。

在今年,由于大会原主办方智利国内因爆发抗议活动,因此该会议被改定于马德里举行。此次的第二十五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也是,这一国际社会探讨气候变化现象和应对的延续。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随着媒体的强化关注和包括多国政要及好莱坞明星在内的全球具有影响力的人士,纷纷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发声,解决气候危机也一跃从环保议题中的次要话题,成为了整个世界舆论场上在当下备受探讨的主要议题,甚至是重大争议话题之一。刚刚过去的一年中,最为突出这一现象的莫过于美国《时代》杂志近日将16岁的瑞典气候变化活动少女、格蕾塔·桑伯格(Greta Thunberg)评选为2019年度风云人物。桑伯格则以直言不讳的说话方式闻名。她致力于呼吁全球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并敦促各国立即采取行动解决全球气候危机。

当然,针对气候变化话题及桑伯格的当选也是众说纷纭,支持者们认为她的举动激发了全世界年轻人为保护地球而奋斗。但有批评人士则说,桑伯格的使命和她的名人地位都是错误的。她的支持者中则包括上文提到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等国际政要及名流,批评者中也都是含有俄罗斯总统普京、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等重量级人物。桑伯格本人在周三出席马德里气候大会时发言,并指责政治和商业领袖未能将气候变化视为紧急情况。她说:“在紧急情况下,你会改变行为。如果有一个孩子站在路中间,而汽车正以全速行驶,你不会转移视线,因为那太不舒服了。你会立即跑出来救那个孩子。如果没有这种紧迫感,我们人民如何能理解我们正面临真正的危机?” 桑伯格认为假装做事比无所作为更糟糕。她说:“真正危险的是,政客和首席执行官们看起来好像正在采取行动,实际上,除了聪明的会计和创造性的公关之外,几乎什么也没有做。”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大会召开的几周前,特朗普政府宣布美国退出2015年《巴黎气候协定》。那么通过这场马德里气候变化大会,缔约的196国又获得了何种成就?据了解,原定周五闭幕的大会因争执而不断延长,周六的一份声明草案还遭到了各国否决。最终,在"加时"40小时后,本届峰会主席、智利环境部长施密特(Carolina Schmidt)宣布,各方终于就闭幕声明达成了共识。这也是历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中延时最长的一次。为了避免谈判破裂,施密特还与多国代表分别进行了一对一的会谈。不过,分析人士指出,这份共识的"含金量"并不高:其成果乏善可陈,与会国勉强取得妥协,同意加强减少温室气体和协助受气候变化影响的贫困国家,但在备受关注,被视为本次峰会核心议题的《巴黎气候协定》第六条市场机制问题上,各方仍未能取得共识,只决定在2020年将于苏格兰格拉斯哥举行的峰会上对此问题继续进行审议。

就这一结果,在两天前还专注于呼吁各国加强雄心,并致力于采取更强有力气候行动的古特雷斯在会后发表声明强调,“我对本届大会(COP25)的成果感到失望。国际社会错失一个重要机会,来展现对缓和、因应和提供资金应对气候危机的雄心壮志。”此外,欧洲气候基金会执行长、《巴黎气候协定》的主要建构者之一,法国人蒂比亚纳(Laurence Tubiana)也表示,COP25结果“真的是大杂烩,而且跟科学告诉我们应当做的相去甚远。”不过近日发生的好消息是,欧洲议会在今年11月底以明显多数通过决议,宣布欧盟进入“气候紧急状态”。欧盟委员会随后在12月11日签署了由冯德莱恩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提出的《欧盟绿色新政》,该协议承诺将资金投注到在应对气候变迁过程中,进度落后的欧盟成员国。 但目前这一协议仍须得到欧盟成员国元首与欧盟议会的同意后,才能成为完整的法律。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