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来从来没有被国际舆论留意的香港区议会选举,在香港动荡局势的背景下,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今天的观察中国要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势的分析评论。
美国中文《世界日报》的社论称:“香港24日区议会选举,投票前就被视为港人对‘反送中’示威,或对港府和北京管治政策的‘全民公投’。”“24日选举揭晓后,网上许多留言强调‘香港人加油!’‘为香港感到骄傲,中国有希望!’显露境外不受中共网管的声音。而五毛党也倾巢而出,不少贴文声称,这是‘一国两制’的胜利,就是共产党信守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承诺,中共一诺千金,才有这样的结果。”“也有人警告说,泛民派胜利,却要面对一个混乱的香港,香港今后会变臭港、猪港,直到中央收回。”“这些言论反映当下海内外中国人撕裂成两大区块,很难否认,北京治港有如面临一场大雪崩。但北京如想用其他借口否定选举,再坚持依中央意愿而行,注定难获港人和国际支持,北京治理香港的大变革时代近了。”
台湾《中国时报》的社论称:“这次选举过程,近300万选民以和平非暴力方式清楚表达了‘五大诉求’的意愿,特区政府与大陆中央政府都必须思考如何顺应民情,从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到重组特区领导班子,乃至双普选问题,均应慎重考虑如何回应民意。对于香港市民而言,多数人把这次选举定调为一次政治表态。”“6月爆发至今的反送中风暴,已彻底改变香港社会和政治生态,市民、政府、社会与中央之间的关系,都必须顺应选举结果大幅调整,否则香港永无宁日。无论任何主义、模式,顺应民意是不变的法则。唯有顺应民意改正错误政策,扬弃暴力,共同在香港民主体制内恢复社会秩序与稳定,才能挽救显已动摇的经济与金融中心地位。”
新加坡《联合早报》署名易锐民的评论称:“反修例抗争者虽然一直声称‘没有大台’,但经过这大半年的局势发展,又有谁会相信这个说法呢?”“香港这场反修例运动是反对派处心积虑展开的行动,从2003年的反23条(国安法)事件,到2012的反国民教育运动、2014的‘占中’及2016年的旺角骚乱,然后是出现近月来的总爆发,现在则发展到了透过选举夺权的阶段。当然,北京的不断施压,从原来跟香港约定的河水不犯井水,发展到近年对香港的全面管治及加速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等,也让港人噪动不安,许多人宁愿接受暴力,也不愿笼中受困。”“至今为止,反修例幕后操控者已在香港示范了一场逆权运动,现在连选举也可以透过暴力胜选。”
新加坡《联合早报》署名韩咏红的评论称:“自2014年占中以来,港人先是冲破了对‘违法达义’的心理界限,在今年的抗争中,社会对于暴力的忍耐度又有了‘跨越式’的提高,抗争运动中一句‘没有暴徒、只有暴政’的口号为打砸破坏行为提供了合理化依据。必须注意的是,虽然许多港人因交通基础设施被损毁而遭受不便,他们并不归咎于打砸者,而是归咎于港府甚至北京。港人固守的这个逻辑,让他们在投票时不与暴力抗争者‘割席’,反而强烈表达了对抗争者理念的认同。于是,11月25日凌晨开票时,建制派兵败如山倒”,“以区选为高潮的连月抗争,让泛民主派、勇武派与支持和理非的民众,都累积了与中央对抗的更强实力与信心,区选结果又证明,暴力无损抗争活动在港人心中的正当性,甚至对反对票有用,可见香港的暴力抗争还会继续下去。”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