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水式通膨来袭 包装大小一样分量悄悄变少
发表时间: 更改时间:
(法新社纽约17日电) 包装袋里的空气比洋芋片多?盒内的谷片变少了?这都不是你的错觉,厂商这种「价格不变、分量减少」的缩水式通货膨胀(Shrinkflation)策略已重出江湖。
全球供应链大塞车和劳工难寻,是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过后通膨飙升的部分原因,各企业均面临更大的成本上扬压力。
倡导消费者权益、追踪他口中「缩水」现象长达25年的杜沃尔斯基(Edgar Dworsky)表示,近几个月来有数十种商品以「偷斤减两」的方式变相涨价,从卫生纸、早餐谷片到猫罐头都有。
过去,这类分量微幅缩水的情况消费者大多不察,网路时代却成了焦点。
论坛网站Reddit上,「缩水式通膨」群组有1万4500名成员分享他们的发现,不过口吻多是开玩笑,而非抗议。
俄勒冈州一名44岁邱姓软体工程师说,「缩水式通膨这招很贼啊,因为至少对我来说,这不像涨价那样一眼就看穿」,但「要花一阵子才发现自己被耍了」的事实,让缩水式通膨比正大光明涨价「要糟糕得多」。
有「消费者先生」之称的杜沃尔斯基表示,企业并不会轻易走上缩水式通膨这一步,「他们是计算过的」,如果他们收到一小群人申诉,他们「会寄发几张折价券,让消费者继续买下去」。
事实上,没有文件显示有任何消费者曾因产品分量缩水而「反抗」过。就连Reddit上也很难看到有人呼吁抵制拒买哪家品牌的产品。
「缩水」例子在其他产业也看得到,从都市迷你公寓到飞机座椅之间的腿部空间比比皆是,但最引人注意的还是消费者购买的包装产品。
巴黎梭尔邦大学(Sorbonne University)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行为实验室的行销教授强顿(Pierre Chandon)表示,起码产品分量缩水有健康上的好处,「我们心里有数,分量愈大我们吃愈多」,如今「我们只不过回到不久前还被视为正常大小的分量」。
© 2021 A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