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在美国名校掀起一股风潮,就是各大名校向社会敞开大门,将自家的名师名课在网上公开,第一个这样做的是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2002年启动的一个叫"开放课程计划",之后各大学纷纷跟进。名校向社会敞开大门一来是拿出自家教授的教学看家本领,大大有益招徕一流学生;二来是高等教育既受人民供养,当然也应该走出象牙塔,直接供人民取用;三来是为了增进交流创新。当然,如此一来还有一个后果就是陆续出现不少点阅率超高的明星教授。今天介绍的这本书《正义:一场思辨之旅》的作者桑德尔是其中的一位。
我们先来看看这位明星教授,Michael Sandel,他有什么过人的本领。
迈可 桑德尔,也译成沉岱尔,他其实是美国当代知名哲学家。成名甚早,28岁在牛津写成的博士论文《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于1982年由剑桥大学出版,即被公认为批判罗尔斯与自由主义的代表作,被译成八种语言。
桑德尔33岁就荣获哈佛大学教学卓越奖。2008年获美国政治学会颁发特别成就奖。
《正义:一场思辨之旅》在台湾被译成中文,由:雅言文化在今年3月刚刚出版。编者说,在桑德尔的这本书中,作者让我们"见识到了一位伟大教学者的一流修炼"。他尊重人人的思考力。他不灌输,只引导。他带领读者,在直觉反应与正义原则之间,反复思考。
身为知名的公共知识份子,桑德尔很早即对公共事务有浓厚兴趣。他在加州读高中,17岁担任学生会主席,即曾邀请当时还是加州州长的里根总统来校与他同台对谈。
评论界经常将他归入社群主义阵营。但他不喜欢社群主义这个标签,反而比较喜欢"公民共和主义"。
据说,1980年第一次开课,学生只有15人,近年则每每破千,总是比第二热门课还多出四五百人,累计学生人数已超过一万五,桃李遍及各界菁英。所以在高等教育学府,桑德尔教授的"正义"课堂已然成为一则传奇。
现在咱们再回到节目开始是的话题,高等学府所想社会。2009年,哈佛决定把这门课向全球公开。作者不只把教学内容写成本书,上课实况还被剪辑成12个钟头,在美国公共电视播出。大学课堂整学期实况向公众播放,这是美国电视史上第一次,也是至今唯一仅有的一次。
这12个钟头在网路上被疯狂转寄。整个2010年下半年,日本、中国、韩国都在讨论"桑德尔热潮",成为一大文化现象。他到东京演讲,黄牛票竟然要价500美元。在中国,网友自动为画面加上中文字幕,把上网"淘课"变成新流行。《中国新闻周刊》还在2010年底将桑德尔选为年度最有影响力人物。
桑德尔的书中有10章,其中一章专门谈为底层争平等,作者提出的是罗尔斯的自由主义,针对社会上的贫富差距提出,不必均贫富,但是输赢差异应该要以有利于社会底层为前提。赢家只能有合法期望,不能主张道义应得,因为天赋、努力、生逢其时都有运气成份。而对于特定族群的大学门槛,高等教育的优惠待遇这样的问题,作者说,如果说,进榜资格与道义应得无关,大学何不干脆把新生名额拿来竞拍,爸妈多捐钱小孩就能进大学?争议正显示,正义问题有时很难不牵涉到美德。还有,你觉得有钱人应该多缴税吗?你赞成代理孕母吗?理由是什么?请在下周三继续收听书香世界:《正义:一场思辨之旅》。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