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月1日勞動節。像其他許多國家一樣,法國也放假一天。距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不足一周之際,今天出版的法國主要大報報道重點繼續聚焦此一話題。右翼《費加羅報》刊出對中間派候選人馬克龍的專訪;左翼傾向的《解放報》則使用大量篇幅,回顧了2002年法國總統大選的情況,刊出對多名15年前青年選民的採訪內容。與其他兩份日報有所不同,天主教《十字架報》報道的重點圍繞提倡禮貌用語的話題展開。
各報較為集中報道的國際新聞重點主要有:羅馬教皇方濟各在埃及的訪問以及朝鮮面臨新的國際制裁威脅的相關消息。
法國總統大選的爭奪激戰在中間派候選人馬克龍與極右翼領導人瑪琳娜-勒龐之間展開。中間派候選人馬克龍在接受《費加羅報》專訪時強調,十分了解法國民眾的不滿情緒,從現在起,着手政治生活的重組,如果能贏得5月7日的大選,他將實現法國人之間的“和解”。 他表示,與瑪琳娜-勒龐相反的是:他沒有怨恨,尊重所有的人。
《解放報》對15年前的12名青年學生進行了採訪,這些當時的熱血青年曾在2002年經歷了法國極右翼黨派首次進入第二輪大選的歷史;報道注意到:15年之後的今天,他們的政治熱情似乎有所減退,儘管他們中的絕大多數表示:將在5月7日的投票中支持馬克龍,但也有人選擇棄權或投白票。
此外,聯合國安理會上周五(4月28日)在紐約召集特別會議,第一次出席此類會議的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將朝鮮問題提上日程。《費加羅報》和《解放報》分別對此進行了報道。今天各報沒有關於中國話題的報道。
《解放報》指出:蒂勒森將朝鮮問題提上日程足以表明:平壤的核武野心已成為美國政府優先關注的焦點。在本月由美國主持的聯合國安理會議上,美國國務卿表示:解決朝鮮問題的所有辦法均有可能,其中包括動用武力。此前一天,蒂勒森曾向路透社表示:美國希望能夠通過外交途徑解決朝鮮問題,但是,這種做法非常困難。最終十分可能與朝鮮發生較大衝突。朝鮮對首爾或東京動用核武攻擊的威脅切實存在,只是個時間問題。美國國務卿在聯合國向北京發出呼籲,要求中國政府對平壤行使“經濟槓桿”,特別要實行聯合國的制裁措施。
《費加羅報》也在報道中指出:對特朗普政府而言,儘管朝鮮的核武計畫尚不成熟,但平壤對首爾及東京擺出的好戰姿態已達到無法令人容忍的地步。美國國務卿在聯合國表示:朝鮮必須解除核武計畫、聯合國的制裁決議必須得到徹底實施,報道認為:這一點主要是針對中國,中國是平壤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另外,聯合國成員國應該“中斷”與朝鮮的“外交關係”、對其實行經濟“封鎖”和最大限度的經濟壓力。
《費加羅報》還刊出另外一篇報道,突出介紹了制裁壓力下朝鮮民眾的現狀。報道指出:儘管聯合國數字顯示:40%的朝鮮民眾仍然處於營養不良狀態,但是,上個世紀90年代的大饑荒似乎已經成為遙遠的記憶。 在沒有網絡、沒有媒體自由的朝鮮,當地民眾並不知曉當局曾在4月16日進行了導彈試驗,更不清楚這枚導彈隨即發生爆炸的情況。《費加羅報》指出:國際媒體對朝鮮問題的熱衷表現與全球最貧窮國家的首都所表現出的平靜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一名從事嚮導工作的朝鮮人向該報表示:朝鮮並不擔心受到打擊,因為“我們有辦法對付美國的恐怖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