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世界報

“一帶一路”:中國製造版的全球化

發表時間:

法國《世界報》周末版在頭版頭條凸出報道的主題是本周末波及全球近百個國家的大規模網絡襲擊行動。5月14日是法國新總統就職、卸任總統離開愛麗舍宮的日子。《世界報》從不同角度報道權力交接的特殊時段,分析新總統需要優先處理的重要議題,記錄卸任總統離任前的工作,梳理伴隨總統選舉衝擊的政治生活重組。該報國際版關注的話題主要有: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地方選舉、伊朗總統選舉前的政治較量、美國總統特朗普解除聯邦調查局負責人職務引發的風波等等。中國“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在北京開幕之際,該報也發表文章,採訪各方專家,從不同角度分析這項宏偉計畫的虛實。

廣告

《世界報》文章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全力推動的“一帶一路”計畫稱作是“中國製造版的全球化”。文章從每周從中國武漢出發,穿越中亞,長途跋涉萬餘公里,抵達法國城市裡昂的貨運火車入手,武漢-里昂並不是連接中國和歐洲的唯一貨運鐵路運輸線。這是否是中歐新的貿易黃金時代的開端呢?文章認為,很難說。這些鐵路交通線雖然遠比海運路線快捷,但問題也很多,比如火車的貨物運載量遠低於貨輪,海關手續繁雜,因為各國鐵軌規格差異也必須換車,沿途部分國家也需要有保安措施等等。文章指出,從象徵意義上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極力推動的新絲綢之路藍圖已經成功。中國製造版的全球化計畫在2050年前投資數千億美元,修建公路、鐵路、港口或物流基地等等,從遠東,途經南亞和非洲,到西歐,編織起一個陸路和海路網絡。歐亞商校榮譽校長Jacques Gravereau 表示,該計畫事實上仍然輪廓不清,沒有正式的地圖,也沒有相關國家的正式名單。中國政府稱一帶一路戰略涵蓋60多個國家,這相當於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將近全球國民生產總值的一半。然而文章寫道:擴大影響是這項宏偉計畫的宗旨,除此之外,其經濟效益是否合理卻頗有爭論。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將面對寬廣的投資大道。中國雖然聲稱要共同發展,要實現雙贏,但法國國際關係研究院中國問題專家Françoise Nicolas指出,這項計畫的經濟邏輯是以中國方面的利益為核心的。《世界報》文章寫道,中國經濟瘋狂增長的年代已經過去,鋼鐵、水泥、重型設備等行業的企業因為生產過剩而倒閉。法國亞洲研究中心主任德蒙柳指出,中國修建的鐵路中,有些路段沒有任何車輛行駛,有些機場總是空曠。中國也許可以炫耀在巨大工程領域的經驗,但經濟專家不認為中國可以藉此解決企業的生產過剩問題。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高級政策研究員顧德明指出,這個設想很不錯,那些合作國家對此表達出的熱情足以顯示這一點,但從一帶一路的貿易效力角度看,這一切都無法取代自由貿易協定。顧德明認為,這項宏偉計畫事實上缺乏整體連貫性,中國與中亞國家簽署了大約140項交通協定,就是說這項計畫的特色首先是雙邊性質。《世界報》文章就此評論說,這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大部分方案的主導思想是地緣政治利益,而不是純商業利益。是否能盈利還是巨大的未知數,尤其是有些國家政局不穩,金融情況脆弱,又貪腐盛行。

《世界報》文章特別提醒這些財政能力脆弱的國家可能面對的危險。國際評級公司Fitch在今年初就對中國銀行部門的風險投資表達憂慮,因為在很多情況下,很難保證投資回報足以償還全部中國貸款。更不用說那些經濟形勢最脆弱的國家有可能被債務壓垮。文章舉例說,在老撾,一帶一路計畫中修建高速鐵路的工程預計耗資70億美元,這至少相當於這個世界最貧窮國家之一的國民生產總值的一半。

這篇文章同時指出,中國方面目前其實儘可能避免通過亞投行投資。經濟學者Françoise Nicolas 解釋說,北京不想讓那些靠不住的方案破壞新生的亞投行的信譽,所以更願意依靠那些他可以說一不二的機構。到目前為止,大部分新增貸款項目都來自中國公營銀行和一個400億美元的基金。一家顧問公司的專家向《世界報》記者表示,有些中國官員私下裡承認他們預期在中亞地區的投資30%將有去無回,在巴基斯坦,投資損失率可能達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