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中國的文章主要集中在中國新疆的維族人議題。《解放報》連續刊登多篇有關新疆維族人被強迫勞動的文章,採集了居住在法國的維族人以及來自非政府組織以及媒體的多方的證據。
據一位化名為古里的居住在巴黎的維族人的介紹,他的一位朋友,在法國學成之後回到新疆擔任歐洲旅遊導遊的維族人2016年最後一次來到法國之後便被送進再教育營,之後又被送進職業培訓中心,他都沒有看到自己的孩子出生。解放報介紹說,最近幾個月來,多個非政府組織公布了有關新疆強迫勞動的調查報告,日前來自36個國家的180多家非政府組織聯合發表公開信,呼籲立即停止新疆的強迫勞動。
文章指出,新疆與中亞八個國家交界,成為北京新絲綢之路的中心地帶,北京推動大量生活在中國其他地區的漢人前往新疆生活,他們往往居住在那些被送往再教育營的維族人空出的居所。而維族人在接受了再教育之後又被受到職業職業培訓中心,中國官方媒體刊登大量維族人穿着嶄新的工作服在工廠勞動的照片。法國漢學家,團結中國協會主席瑪麗侯芷明女士向解放報介紹說,被培訓之後的維族人在工廠象機器人一樣的工作,原來位於廣東的工廠逐步遷移到新疆,因為這裡的勞工代價甚至低於孟加拉國。
文章同時介紹說,那些丈夫被關入再教育營之後家庭失去收入的婦女為了謀生不得不在棉花地里工作,新疆的棉花產量佔全球總產量的20%,所以幾乎所有帶有棉布產品的品牌事實上多少都與新疆的強迫勞動存在關聯。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的人類學家 Sabine Trebinjac向解放報指出,新疆北部將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紡織業中心,也就是全球最大的紡織品中心,所以她認為,再教育營,職業培訓中心,等等,這一切都是仔細醞釀的一個整體計畫.
2018年十月,新疆當地媒體曾經刊登公告說今後一個月內從新疆開往內地的火車票以及售空,但是,有目擊者看到車門被封鎖,車窗被遮掩的列車裝載着整車的維族人開往內地,今年三月,澳大利亞非政府組織公布的有關新疆強迫勞動的調查報告指出,在2017年至2019年期間,至少有八萬維族人被從新疆運輸到內地的工廠工作,當然,中國官方對此全盤否認,譴責西方以人權為由剝奪生活在貧困 中的維族人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的權利。《紐約時報》介紹說,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新疆僅有4家廠家生產口罩等衛生用品,而今天類似的工廠已經超過51家,其中有17家廠家參與政府的再教育活動,其中某些廠家的產品還出口國外。解放報介紹說,今年三月,中國向包括法國在內的多個國家贈送的衛生用品中有某些產品還貼着產於新疆的標籤。今年年初,當中國絕大多數地區都被封鎖勞工緊缺時,中國官煤報道了民航用飛機前往新疆接回維族勞工的畫面,這些16至25歲年輕人順從,馴服,服從鐵一般的紀律。白天工作,晚上接受再教育。報道最後推測說,武漢那家十天內修建起來的醫院的組件很可能是原先要送往新疆的建築部件,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醫院房間的門窗只能從外面打開。
此外,《解放報》還刊登了該報對呼籲停止新疆強迫勞動的180家非政府組織的協調人阿紮爾圖泥Nayla Ajaltouni的專訪,阿紮爾圖泥表示他們要求涉嫌僱用維族勞工的八十多家企業在一年內清洗自己的產品供應鏈,保障不再僱用強迫勞工。他還說,希望從維族人開始,進一步追查中國其他地方的強迫勞動現象。
除了《解放報》之外,《郝分頓郵報》報道了上周六在中國駐法使館門前舉行的聲援維族人的示威活動,在場的一位維族人譴責法國政府的長時間的沉默,譴責金錢腐蝕了法國這個人權之國。
周一各報紛紛以法國國內議題開篇,《費加羅報》再度抱怨法國的稅賦太重,是歐洲國家中的冠軍。《解放報》則感嘆越來越多的企業因難於承受新冠疫情的衝擊而倒閉,譴責政府允許投資者以極低的價格收購,使企業的職工面臨失業的威脅。天主教《十字架報》就應該如何悼念那些死於新冠病毒的法國人向政府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