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覬覦新喀里多尼亞及其鎳礦藏,這是周五法國世界報刊出的一個標題。文章寫道,中國逐漸將自己的影響力擴展到很多太平洋國家。在新喀里多尼亞本周日舉行獨立公投的前夕,人們也開始就這個話題進行辯論。
新喀里多尼亞是法國的海外屬地,已經於2018年進行過一次獨立公投,本周日10月4日,新喀里多尼亞將進行第二次公投,以決定是否脫離法國。
由蒂博(Harold Thibault)撰寫的文章寫道,隨着新喀里多尼亞第二次獨立公投的臨近,中國浮現在每一個人的腦海中。主張繼續留在法國的人擔心,獨立後的新喀里多尼亞將很快落入北京的手中。分離主義者雖然沒有否認存在債務或漁業資源貶值的風險,但他們認為,與中國的貿易是一個機會,可以彌補與巴黎分手所帶來的損失。
文章表示,中國不僅出現在新喀里多尼亞的辯論中,在這個地區的其他國家,中國也是公共輿論談論的主題,因為大家都看到,中國拖網漁船在這一地區獲得許可證之後便讓漁場空空如也,或者看到,對公眾來說華而不實的基礎設施項目多了不少,這些基礎設施項目對大眾來說沒有什麼用處,但卻有讓國家陷入債務陷阱的危險。反對黨喀里多尼亞共同黨的一名議員Philippe Gomès表示說,中國是公投活動中真正的主題,如果公投結果是獨立的話,我們感到中國人將是很受歡迎的。
對南太平洋國家的每個人來說,中國都顯得非常的近。在距離努美阿(Noumea)500公里的瓦努阿圖半島,中國在南太平洋的野心充分得以體現。中國國有企業在那裡修建道路,通往迄今無法通行的地區,華為在那裡安裝其最先進的電信網絡,但由中國投資2400萬歐元在首都維拉港建造的擁有1000個座位的會議中心卻空無一人,該國第二大城市盧甘維爾向北京借了4600萬歐元進行的港口擴建工程,讓澳大利亞及美國感到擔憂。
稍遠一點兒的斐濟、湯加、薩摩亞或所羅門群島,也都受到北京“新絲綢之路”的誘惑,習近平通過貸款和基礎設施項目在世界範圍內推動影響力。隨着北京與台灣之間關係的惡化,北京也加大了這一政策的力度。自2016年以來,北京因台灣選舉出批評中國共產黨的蔡英文當總統而對台灣實施懲罰。中國用支票本讓那些台灣的小邦交國棄台灣而去。目前,台灣僅剩約15個邦交國,其中有幾個在太平洋地區。
就新喀里多尼亞,世界報刊出的文章表示,新喀里多尼亞在經濟上已經是依賴中國的,新喀里多尼亞擁有全球第二大鎳儲量,2018年向中國出口了9億歐元的鎳。新喀里多尼亞向中國出口的鎳,要比它向其他地方出口的鎳的總和還要多。
雖然新喀里多尼亞目前還不像鄰國那樣是一個完整的國家,但是北京對她仍然十分重視。
2017年10月初,在新喀里多尼亞第一次獨立公投前一年,中國駐法國大使與他的妻子及許多顧問對新喀里多尼亞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訪問。當地的一名議員Philippe Gomès回憶說:“中國代表團會見了所有人,他們問我們需要什麼:是旅遊業,還是水產養殖業,所有可能感興趣的,中國人都有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