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欄目,周一的法國世界報刊出了一篇文章,指出中國經濟確實開始復蘇了。相關的文章表示,在經過了艱難的上半年之後,中國的個人消費自8月份以來開始增長了,尤其是奢侈品以及汽車的銷售量相當不錯。
西蒙·勒普拉特(Simon Leplâtre)撰寫的文章指出,中國是最先出現新冠疫情的國家,是經濟最先受到隔離措施影響的國家,也是第一個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就出現經濟復蘇的國家。
中國GDP在今年前三個月下降了6.8%,但今年第二季度,中國GDP與2019年同期相比就反彈上升了3.2%。
不過,中國的經濟復蘇主要是靠政府的經濟刺激措施,得益於政府的高投資,中國的個人消費卻是一般般。但是,從八月份開始,中國的個人消費終於逐步開始恢復了,尤其是奢侈品和汽車的消費,增長得最快。
中國加入國際社會 力求改善其因新冠疫情而受損的國際形象
中國外交部10月9日星期五發表聲明表示,中國將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發起的全球新冠肺炎疫苗保障機制(COVAX),以便貧窮國家未來也能夠獲得新冠疫苗,這是周一出版的法國世界報的一個內容。相關的文章寫道,中國加入了國際社會,北京當局通過加入由世界衛生組織發起的全球新冠疫苗保障機制,從而力求改善其因新冠疫情而受損的國際形象。
署名勒梅特(Frédéric Lemaître)的文章寫道,全球新冠肺炎疫苗保障機制是由世衛組織與全球疫苗免疫聯盟於今年夏天合作發起的,旨在為全球提供未來生產出來的疫苗。世衛組織要求有能力資助研究的國家在9月18日之前告知,並最遲在10月9日之前支付第一筆資金。
截至9月18日,已有包括歐盟成員國在內的64個國家表示願意提供資金,但是,不論是美國還是中國,都沒有表示加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雖然五月份宣布中國研發的新冠疫苗將成為“全球公共產品”,但中國一直到9月的期限前,都沒有表示加入全球新冠肺炎疫苗保障機制。
世界報刊出的文章寫道,北京通常是在雙邊協議的框架內來談判它對窮國的援助,而不是參與多邊進程,這樣的做法對西方尤其是對歐洲來說,是不利的。
幾個月以來,中國一直在進行“疫苗外交”:它已經向主要是非洲和亞洲國家的好幾個國家作出承諾,將向這些國家“優先”提供中國疫苗,目前,尚不清楚北京打算如何協調這些不同類型的承諾。目前,全球處於第三階段測試的九種疫苗中,有四種都是在中國的實驗室里生產的。
美國目前仍然沒有表示加入全球新冠肺炎疫苗保障機制。上星期五,中國在宣布加入國際社會的同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聲明中說,希望更多的國家也來支持這一全球疫苗保障機制。似乎有說給美國聽的嫌疑。
世界報的文章還寫道,中國加入全球疫苗保障機制,旨在恢復北京在國際舞台上的形象。雖然中國是迄今為止為數不多的控制住疫情的國家之一,但是,皮尤研究中心夏季時在14個西方國家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只有37%的受訪者認為北京“很好地管理了疫情”。根據這項調查,中國的形象及其領導人習近平的形象自2019年以來大大地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