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三四年 中美朝關係異變
發表時間:
習近平今天要在人民大會堂發表“抗美援朝”講話,這將把持續數日的“抗美援朝”紀念活動推向高潮。三年多前,官媒使用“抗美援朝”說法的次數越來越少。
金正恩特意前往中國人民志願軍陵園獻花悼念,發表講話讚頌“中國人民志願軍為偉大勝利付出的歷史性貢獻”,與中方的高調慶祝很默契。
金正恩親臨紀念,與“抗美援朝”65周年紀念形成強烈對比,五年前,兩國關係表面上都似難以維持下去,金正恩堅持不與習近平見面。自從美朝和談判陷入僵局,習金開始和好。
其實,中朝都是完全按照需要來紀念這場戰爭的,鄧小平後期,江胡時期,紀念抗美援朝越來越少,似乎給人一種越少提越好的感覺,北京處於靠攏美國的需要,同時兼顧自己利益,也不希望自家身邊潛伏着一個虎視眈眈的核武國。
朝鮮方面則要突出主體思想,戰爭的勝利都是在金家祖先的英明領導下完成的,在課本上幾乎不提幾十萬中國軍隊的“流血犧牲”。而且,自韓國與北京建立外交關係後,朝鮮有種大夢初醒上當受騙的感覺,這種感覺發展到2017年,就是朝方官媒公開指責北京跟着美國“隨波逐流”。金正恩上台這幾年,大力發展核計畫,與希望在美國與平壤調解的北京的關係處於冷卻階段。
由於朝中社發文指責“中國不知道感謝”,人民日報公眾號俠客島2017年5月5月發表文章居然第一次公開指出朝鮮戰爭是朝鮮發動的。文章說:“如果不是金日成要統一半島,半島怎麼會爆發戰爭?中國捲入其中,付出了幾十萬人的生命,引發了中美長達20年的對抗,甚至使兩岸問題擱置至今,中國承擔了朝鮮當年‘任性’與妄動的大部分成本。”
這段反駁朝中社社論的話有幾個看點:一,指出金日成發動了朝鮮戰爭。二,自認中國被動捲入其中。三,嘆息中方付出了“幾十萬人的生命”。四,中方參戰引發中美對抗長達20年,點明中國為何被西方封鎖的緣由。五,毛澤東“抗美援朝”,美軍宣布進入台灣,“解放台灣”就此擱淺。中國為朝鮮的“任性”和“妄動”承擔了大部分成本,這裡可能不僅僅指的是當年中國軍隊入朝,斯大林提供的武器裝備最後全成了壓在中國頭上的巨大債務,朝鮮戰爭一起,冷戰格局形成,中國被世界隔離,後來又與“蘇聯老大哥”鬧翻,中國差不多走向破產邊緣。
文章更有意思的是解釋中美關係這一段:“冷戰已經結束了,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是‘輕舟已過萬重山’,1972年中美關係正常化,其實也是對朝鮮戰爭的和解;最近的‘習特會’,更是以‘政治決斷’和‘歷史擔當’,為未來45年的中美關係而謀畫。朝鮮沒有走出冷戰,也不願意走出來,在敵我對抗思維中‘作繭自縛’,而且還指責或者憤恨中國。”
僅僅三年之後,習近平的中國離1972後中美關係正常化後的美國愈行愈遠,與世界上最孤立的獨裁國朝鮮卻愈走愈近。官媒當年甚至說出中美關係正常化“是對朝鮮戰爭的和解”,暗批朝鮮“閉關鎖國”,如今又扛起“抗美援朝”的大旗。美國則發現對華接觸政策失敗,中國沒有兌現大部分承諾。
三年多前,北京尚能反思朝鮮戰爭的由來,如今卻大慶特慶“抗美援朝”取得的“巨大勝利”;三年多前,官媒稱2017年4月美國在佛羅里達棕櫚灘的海湖莊園舉行的“習特會”“為未來45年的中美關係而謀畫”,雖然有些一廂情願,誰也不會料到三年後中美關係大踏步倒退,落到如此敗壞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