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已領取BNO人數急增至50萬 人可移居英國但強積金未能同行
發表時間:
自英國宣布讓合乎英國公民(海外)( BNO)資格人士一個新的移民途徑後,申領BNO人士急劇增加,至10月已有近47萬名港人持有有效BNO護照,他們現在已可利用特別途徑提前到英國生活,以便正式申請永久居留權,但不少申請人發現,難以用「永久離開香港」的理由提前取回強制性公積金供款,引起不滿。
自2014年的雨傘運動後,港人申領BNO護照(中國不承認BNO為護照,只承認它是旅行證件)的人士一度升至每年2萬至3.7萬人,2017年開始回落;但到了2019年6月的反對修訂逃犯條例後,人數急劇增加,單是當年8月至12月,便有95883人獲發BNO護照,是頭七個月申領得護照人數的1.6倍,令去年獲得BNO護照總人數較2018年多約8倍。到了今年,熱度仍未減退,今年頭十個月,有近17萬人獲發新的BNO護照,較2019年全年的154218人為多。根據英國內政部數字,截至10月2日,在港持有BNO護照人士已累積至469416人,以今年英國每月平均增發2.04萬本BNO護照予港人的速度推算,在港持有BNO護照的人數現已超過50萬人,而擁有申領BNO資格的人數,英國估計,維持在約290萬人之譜。
英國應對港區國安法而推出新的移民途徑,讓原本沒有美國居留權的BNO護照持有人,由明年1月起入境英國並居住六年後,申請成為英國公民;其後更推出「規則以外入境」計畫(Leave Outside the Rules,簡稱LOTR),讓持有BNO護照的港人提前入境英國,在當地合法居留6個月,以便在明年1月申請循上述途徑,日後入籍英國。不過,不少申請人發現,他們難以提前取回強積金供款。
「永久性離開」取回強積金數額連年攀升 去年創48億元新高
香港的強制性公積金規定,僱員須在65歲方可領回強積金,但以「永久性地離開香港」是提早取回強積金的理由之一。不過,有不少以BNO移居英國者,即使像過往移居其他國家般提供外國登陸文件或工作簽證,亦一直未能從受託公司取回供款。《蘋果日報》引述一間信託公司指,該公司由7月至今,已擱置逾萬宗LOTR申請者提取強積金個案,原因是作為監管私人公積金計畫的強制性公積金計畫管理局(積金局)未能清楚訂明,LOTR申請人須提供什麼證明文件方才符合前取回強積金。
問題關鍵是中英兩國對BNO的地位有不同演繹。中英在香港前途談判期間,曾出現兩波移民潮,為紓緩港憂慮,中英商定,英國可向港人發出自由出入和領事保護權、但不具居留權的BNO護照,而打算在港簽發特區護照的中國,則只視BNO為旅行證件。以致現時以BNO循LOTR途徑入境英國的,未必能被視為移民,因為BNO只是「旅遊簽證」,不是移民簽證。
綜合不同受託人公司的說法,BNO入境英國能否視為移民而取回強積金供款,情況並不明朗,可能要等待明年1月BNO簽證生效後才會公布,至於屆時積金局會以港人取得BNO簽證、在英國住滿五年取得「定居身分」抑或在美國住滿六年取得美國公民身分後才能提取強積金,現時仍是未知數。
根據積金局數據,以永久離港為由而提早取回強積金的申請宗數雖在三萬至三萬六千宗之間升跌,但金額則一直上升,由2016年的33.23億港元,升至去年的48.45億港元新高。今年第一季,便有7600人以此為由取走12.95億港元,金額按年上升三成二。
有熟悉中國國情人士向本台表示,北京不介意港人移民,因為中國可繼續透過不同計畫讓中國大陸人填補,甚或「換血」,但不會高興看到大量資金外流,必要時會採取極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