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指去年中國300萬個體戶倒閉
發表時間:
中國中央媒體新華社旗下的《半月談》引述統計數據,2020年1月至11月,中國共吊銷註銷個體戶企業達到301萬家。據數據顯示,吊銷註銷小店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東西部差異顯著。江蘇、廣東、山東三省2020年註銷小店數量居全國前三位。吊銷註銷的小店中,69.4%的店家經營時間不滿5年。
據自由亞洲今天引據中國官方數據指,去年最少300萬家個體戶倒閉。該報道稱,據中國中央媒體新華社旗下的《半月談》引述統計數據,去年最少300萬家個體戶倒閉。《半月談》記者近日走訪全中國各地,從天津、長春、瀋陽、成都、廣州等城市情況來看,教育、健身、洗浴等行業倒閉多。
長春一家名為方舟城兒童成長中心的教育培訓機構,原本頗受家長歡迎,到去年10月底,3個校區全部關閉。“招生困難,校區租金負擔也重。”該機構一位負責人說。在天津,對年輕人深具吸引力的潮流商圈營口道看到,900多米道路一側的44家店鋪中,17家已經暫停營業,多家正在轉讓。“整條街的店鋪都深陷掙紮。”一家酒吧老闆說。瀋陽市和平區馬路灣地鐵站出口附近有家30平方米的小飯店,近來一直冷冷清清。年近50歲的店主見到半月談記者就止不住嘆氣:“孩子正在讀高中,全家收入靠小餐館維持。現在賠慘了,不知道這個家還怎麼支撐。”
據該報道,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王靖提出警告,小店倒閉還會給中小企業融資帶來負面影響。當下小店房東收到的租金多半投入了民間借貸市場,成為中小企業銀行之外融資“資金池”的源頭活水。“大量小店倒閉無疑影響到民間融資能力,進一步窄化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
接受《半月談》記者採訪的多位專家認為,小店是民生經濟的細胞,是群眾就業的最後一道屏障,在小店生存面臨特殊壓力的時刻,理應施以援手。首先,基層政府要促進門店出租人與承租人之間有效協商,降低租金。長春市凱旋街道黨工委書記仲立娜介紹說,疫情後,小商戶經營收入銳減,無力承擔鋪位租金。當地積極與商場經營方進行溝通,商場決定為所有承租商戶免去2個月租金,並從下半年開始,降低租金標準,減輕了小門店的經營成本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