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習近平赴福建調研考察 或為20大鋪路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2021年3月10日在中國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閉幕式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2021年3月10日在中國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閉幕式 REUTERS - CARLOS GARCIA RAWLINS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全國兩會後首度赴地方考察,地點選在福建。其中,官媒特別提到習近平12度到訪的三明市,稱三明是林權改革的重要試點,後續這個政策也將推向全國。中國央視說,習近平過去主政福建時期,曾經11度赴三明市調研,這是習近平第12次赴三明市,同時也是接任國家主席後首次,意義非凡。

廣告

兩會後習近平赴福建考察,聚焦醫改林權。據中央社今天引述中國官方消息報道稱,根據中國官媒央視、新華視點報導,習近平近日赴福建調研,並走訪了南平市、武夷山市、三明市等地。這是今年中國全國兩會(人大、政協會議)後,他首次地方考察。

習近平23日南下三明市,到訪三明市沙縣總醫院、夏茂鎮俞邦村、沙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了解當地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鄉村振興、深化林權制度改革等情況。習近平在當地醫院考察時表示,“十四五”期間要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增加醫療資源,優化區域城鄉布局。報導指出,習近平在兩會期間就曾談及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其中包括“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等舉措。

據中國央視報導則強調,習近平過去主政福建時期,曾經11度赴三明市調研,這是習近平第12次赴三明市,同時也是接任國家主席後首次,意義非凡。央視還說,2002年,習近平擔任福建省省長期間,在三明市主導推動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後續這個政策也推向全國。

習近平在考察的過程中表示,三明是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重要策源地,對重大改革要堅持試點先行,取得經驗後再推廣。“摸著石頭過河的改革方法論沒有過時,也不會過時。”

據蘋果日報稍早報道稱,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周一(22日)突然回到曾經執政的福建“老巢”考察調研,第一站選擇到武夷山,周二(23日)則先後前往三明市沙縣總醫院、夏茂鎮俞邦村、沙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了解當地開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鄉村振興、深化林權制度改革等情況,其間曾參觀當地小吃店。新華社專欄《學習進行時》點出兩者關係,指沙縣小吃發展蓬勃,“與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時的關心和扶持有直接的關係”。

官媒央視新聞片段顯示,習近平當日到訪三明市沙縣總醫院時有佩戴口罩,之後他前往夏茂鎮俞邦村及沙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時則未有戴上口罩;其間他曾參觀多間小吃店及發表演說,獲民眾熱烈鼓掌歡迎。

新華社專欄《學習進行時》發表文章指,來自山區的沙縣小吃如扁肉、拌面、蒸餃、炖湯及芋餃價廉物美,且能拓展至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國門市逾8.8萬間,年營業額超過500億元人民幣(下同,約597億港元),帶動30萬人就業,“與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時的關心和扶持有直接的關係”。

蘋果日報報道稱,習近平周一突然前往福建考察調研,第一站選擇到武夷山,與夫人彭麗媛乘竹筏游九曲溪,及到紀念南宋理學家朱子的朱熹園參觀。內媒紛紛解讀這次考察,認為習近平選擇考察這些項目,因為習近平關注內地生態環境發展,及多次發言時均有引用朱子名言。不過,海外中文媒體卻發現,習近平每到一個景點都有“民眾”列隊等待,質疑是早已安排好的“群眾演員”。資深評論員劉銳紹則認為,習近平考察福建是要展示對台灣問題關注的張力,及為他在二十大繼續執政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