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教科書:蕭紅被改稿

近日,一篇中國大陸自媒體文章指出,語文教材的編者對蕭紅作品進行了拙劣的改動。2019年“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三年級下冊“火燒雲”一課,節選不到800字的原文,被刪去了200多字,剩下的3/4被改動多達100餘處;另一篇語文課本五年級下冊的“祖父的園子”一課,對原作修改達120多處。這兩篇文章都是從蕭紅的“呼蘭河傳”選出,中國媒體紅星新聞比對後發現上述屬實。

蕭紅的“呼蘭河傳”一個版本封面
蕭紅的“呼蘭河傳”一個版本封面 © 網絡照片
廣告

據中央社今天報道說,在中國即使是知名作家出版的作品,仍難逃被任意修改的命運。已故作家蕭紅的文章選入小學語文課本,除了被刪文還遭改動100多處,近日引發外界批評改動“拙劣”並質疑其正當性。

更動的內容則包括:“晚飯一過,火燒雲就上來了”,其中的“一過”被改成“過後”;“餵豬的老頭子,往牆根上靠”,改作“餵豬的老頭兒在牆根靠着”等。

有報道引述綏化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教授郭玉斌說,從語文學習的角度來說,“畢竟是名家名篇,非常具有典範性。編者這麼一改,就把一些非常富有靈性、有特點、有地域特色、符合兒童心理的地方,統統都改沒了。以一種成人的眼光、成人的語言、成人的規範用語來做這個事,不符合兒童的學習心理。”據郭玉斌認為,選入教材的文章,編者有一定的改動權。但改動權的大小,必須有一定的限定。

蕭紅文章被多處改動一事引發議論。光明日報今天刊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教授唐曉敏的文章指出,入選教材的文章修改大致有幾種做法:適應社會政治變遷所作的語言修改;對個別科學性、知識性差錯所作的修改;為語言規範化而作的修改;為了降低難度而作的修改。判斷修改是否合適需要具體分析。唐曉敏說,以蕭紅文章的修改來看,似乎是讓作品的文字更普通化,是大多數人所說的話。但這樣的修改,實際上是把語言表達上各有特色的文章,改成了“標準件”,這對學生的閱讀與寫作很不利。

據中央社說,蕭紅1911年出生,31歲就病逝,她有“三十年代文學洛神”之稱,曾被魯迅讚譽為“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蕭紅一生短暫但情史傳奇,近年已有多部以她人生故事為內容的電影或話劇演出,如“黃金時代”、“蕭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