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操縱全球影響力祭出哪些行動?

韓國首爾孔子學院內部資料圖片
韓國首爾孔子學院內部資料圖片 法新社圖片

中國在全球操縱影響力的運作祭出哪些行動?一份長達 650 頁、標題為《中國影響力行動--馬基雅維利時刻( Chinese influence operations – a Machiavelli moment )》的報告,巨細靡遺審視過濾了中國政府用來操縱西方輿論的或多或少屬性秘密的機構、作業行動和項目計畫。

廣告

這份650 頁沉澱厚重的報告詳細審視描述了中國在國外施加影響力的方式,從“比較良性手段”(如公開外交)到“比較詭詐拐彎抹角”(秘密活動)的手段。 報告還清晰介紹了中國通過智庫、“孔子學院”和媒體在國外積極操縱輿論的那些企圖。這是法國20分鐘日報(20 Minutes)的報道。

這份論文報告由也是政治學家的情報專家兼中國問題專家保羅·切龍(Paul Cheron)和國安專家讓-巴蒂斯特·讓傑尼·維爾默(Jean-Baptiste Jeangène Vilmer)兩人共同撰寫的。 他們兩位解釋了不擇一切手段操控政權的“馬基雅維利(machiavélique)”中國如何建立一個龐大的網絡以在世界範圍內施加影響。 這很有可能是有史以來用法語發表的對中國宣傳機器從未有過的最全面的分析。 

北京的新面目 

這兩位分析家說,長期以來,中國比較是想討得外界的歡心而非引起外界的恐懼。它希望在世界上能夠呈現出來的是自己的一個正面形象,從而引起人們的欽佩。 

但最近以來,北京對外卻展現出一個全新的面貌。 報告進一步指出:“近幾年來,其操作影響力的活動卻相當的強硬起來,其方法越來越類似於莫斯科所採用的方法。”  

這兩名作者將北京比作“馬基雅維利王子”。 據他們指出,中國認為“現今來說,比較安全的做法是讓人對他感到懼怕,甚於他被人喜愛”。

台灣和香港將構成中國政府“政治戰”的第一戰線。 這兩個領土將成為中國對外影響力運作行動的前哨站、訓練場及其“研發實驗室”。 這份報告強調了中國傳播虛假信息上的大手筆。 這是為了達成兩項目標:削弱台灣的民主,以及迫使台灣人民接受中國的兼並。中共宣傳系統很簡單。首先由中國官方媒體發布虛假新聞,然後用假的台灣社交媒體賬戶收錄。 然後再由台灣媒體未經核實後,將這些假信息收進去。 經過這過程後,最後,讀者就辨認不出這些新聞的消息來源。

儘管中國政府所做的這些努力,結果只有不到 1.5% 的台灣人表示支持中國吞併台灣。根據法國局時效性戰略研究所的這項報告指出,因此這項策略將適得其反。 

不過,這份頁數厚實報告的聯合作者也觀察到一些現象,例如北京現在起,把他推出的假信息集中在軍事領域。其目的是什麼呢?讓台灣人相信中國的入侵是不可避免的,同時也為北京的軍事干預找到一些藉口。 

中國:歐盟的新對手  

近年來,在應對中國政治外交立場的強硬,歐盟、英國、美國、日本及其他國家都展現出對於“與北京的關係”的不信任感有所增強。  

歐盟(EU)在其 2019 年的歐盟-中國戰略展望中將中國描述為“系統性競爭對手”。 今年早些時候,日本的《中國安全報告》稱,在各方無法達成共識的情況下,如果“中國繼續進行單邊軍事活動,可能會導致國際秩序的混亂”。  

在一份聲明中,法國國防部長弗洛倫斯·帕利談到了一種與中國“軍事戰略競爭的加劇”。這一發現與美國軍方的類似言論相互呼應。 

最後,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聯合組成了一個 Aukus聯盟,這是一種戰略夥伴關係,旨在暗中聯合對抗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 

自習近平上台後,北京形象趨於惡化。根據這兩位聯合作者指出,這一種形象可能“間接削弱中國共產黨勢力,甚至包括在面對他自己的人民時亦如是。”這份報告在結論中指出,如果這種姿態意味着某些策略上的成功,但當中國自己成為其影響力方面最大的敵人時,這姿態就構成了一種戰略上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