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望中港明年2月通關 傳港粵12月中先行 機場將分隔處理中外旅客
發表時間:
經強制使用紀錄行蹤的「安心出行」軟件後,港府又考慮在香港機場實施新措施,把來自中國及海外高風險地區的訪港旅客分隔處理,以防交叉感染。在北京的港澳事務辦公室指出,港府已進一步鞏固「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成果,「兩地恢復通關的工作正有序推進」。而中國傳媒則引述不具名的衛生部官員透露,港人最快可望在12月中有限度免檢疫赴粵作局部通關;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更表示,期望明年2月可與中國恢復「較有規模的通關」。
林鄭月娥今(5日)早在一個大灣區論壇上作上述表示,並期望可以在大灣區規畫綱要發布三周年時,舉辦大型論壇活動。翻查資料,中國國務院於2019年2月18日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畫綱要》
綜合香港不同傳媒報道,港粵局部通關初期有多項條件,包括每日設有限額1000人;只能經深圳的口岸進入廣東省;只容許商界、有恩恤需要及奔喪等人士免檢疫往返兩地。而特首林鄭月娥則預告,免檢疫往返廣東省的港人要上載個人的「安心出行」紀錄,披露其行蹤。據了解,有關紀錄會由申請人自行上載至港府的雲端,而非直接交給廣東省;港府暫時無意在「安心出行」程序添加追蹤功能。
至於香港與澳門通關方面,旅遊界議員姚思榮表示,據知粵港澳三方均傾向同步開放通關配額,並設配額予港人作商務、探親等之用,但數量不會多。而兩地通關作旅遊,則仍須觀望。
另外,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昨日證實,會在機埸實施分隔管理中國與海外高風險地區來港人士的措施,稍後會與機場管理局商討詳細畫分區域,有效分隔中外抵港人士,以及轉機和非轉機人士等,降低交叉感染風險。她解釋,機場屬高風險地點,輸入確診個案中,一半是在機場進行「檢測待行」測試時發現,有需要作有效分隔。
其次,香港機場據了解會另外規定不同航班的機組人員分開工作,不能混合執勤。相關方案最快下周三敲定,以便儘快實行。
分隔中外旅客是港府最新的防疫措施,在此之前,為了推動早日與中國通關,港府已應對方要求,進一步收緊防疫措施,包括強制市民進入政府處所要使用「安心出行」、考慮擴大強制使用「安心出行」的處所到大部分食肆、取消大部分豁免檢疫安排、加密高危群組檢測、要求康復者到竹篙灣檢疫中心隔離14天方可回到小區等。中港專家本周二(2日)曾舉行會談,檢視情況,據了解,兩地專家下周將再舉行在線會議,屆時將會敲定旅客追蹤機制及疫情風險等級分類等細節。若港府可順利落實有關措施及要求,首階段通關將於12月中旬成事。
港澳辦發言人昨晚響應粵港可能恢復通關時指出,香港已實現動態清零的目標,特別是港府最近不斷完善防控措施,進一步鞏固了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成果。兩地專家近日再次舉行會議,就防範疫情跨境傳播取得了許多共識,雙方正雙向而行,兩地恢復通關的工作正有序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