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決標本兼治「一國兩制」 評論指是否定鄧小平 料治港政策續收緊
發表時間:
一連四日的中共第十九屆六中全會昨(11日)在北京閉幕,全會公報罕有談及香港和澳門問題時指出,黨中央採取一系列「標本兼治」的舉措,堅定落實「愛國者治港」,推動香港局勢實現「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為促進「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打下堅實基礎。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認為,這實灸上是否定已故領導人鄧小平較寬鬆的「一國兩制」政策,預料中國日後的治港政策會繼續收緊。
六中全會通過的會議公報用了相當長的篇幅高度評價習近平自「十八大」執政以來取得的成就,在闡述維護國家安全成就時,以160字談及港澳台,若布關問題在最後的歷史決議中出現,則更是首次。當中指出,中共黨中央在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中國統一上,採取一系列「標本兼治」的舉措,堅定落實「愛國者」治港治澳,「推動香港局勢實現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
公報沒有具體談及「標本兼治」的舉措是什麼,但中國官方的中通社引述評論員周八駿「解畫」,指香港國安法的制定和實施,以及「完善」和落實新的香港選舉制度,是北京「從根本上解決了香港管制權要歸屬於誰的問題」,同時也從本質上解決了2019年中起爆發的反修例運動所造成的「暴亂」,讓社會恢復穩定。他認為,公報的說法,指明了日後的工作方向。 熟悉中國事務的香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則分析,全會公報罕有地提及香港,反映中共對「一國兩制」的構想已與上世紀八十年代鄧小平提出時有所不同,鄧的政策比較寬鬆包容,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則自2014年起逐步收緊治港政策,包括在十九屆四中全會中強調,要對香港行使全面管治權,其政策實質上就是否定當年鄧小平的「一國兩制」政策。他又指出,公報不少篇幅提到習近平具有原創性的思想新戰略,某程度上是為習收緊港澳台政策製造輿論基礎,而隨着中美角力持續加劇,香港可能會被「殃及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