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防疫

港府考慮擴展「疫苗氣泡」至全港 公務員2月中先行

港府以Omicron變種病毒在全球急速擴散以致各地疫情不穩為由,考慮將接種疫苗方可進入處所的「疫苗氣泡」擴展至受條例規管的公共地方,包括食肆和娛樂場所,而公務員會先行,由明年2月中起,進入政府大樓和辦公處所的政府僱員均須出示接種(又稱打針)證明。有評論質疑港府的「疫苗氣泡」與染疫「清零」政策不兼容,促港府解說以增加市民對政策的認受性;而餐飲業則希望港府先提升接種率,再推廣「疫苗氣泡」至飲食場所,以免影響生意。

疫苗
疫苗 © 網絡
廣告

食物及衛生局發言人昨(21日)午公布「疫苗氣泡」安排時說,未接種疫苗的公務員須加強核酸檢測,由明年1月3日起,他們要由「一周一檢」加密至「三日一檢」,而且要自費在工作時間以外檢測;若因健康狀況未能接種,當局會發出特別通行證。若不按政府規定而無法上班,或被視為無故缺勤,將按現行紀律機制處理。

公務員工會聯合會總幹事梁籌庭認為,新規定對「(催)谷(打)針」幫助不大,因為現時只有4%公務員未打針,而且都是因為身體問題而不願接種,一旦把檢測次數加密,恐會影響部門正常運作,建議港府開放夜間診所,以便公務員下班後進行檢測。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認為,現時病毒明顯削弱疫苗效力,難單靠疫苗阻止傳播,從防控角度而言,在政府場所推「疫苗氣泡」實無需要,作用亦有限。他估計,當局或希望以公務員作示範來鼓勵港人打針,但問題癥結在於長者及長期病患對接種有疑慮,建議當局加大力度教育公眾,澄清什麼情況下不宜接種。

有電台節目主持人更質疑,疫苗主要降低受感染者出現重症或死亡的機會,與預防染疫的「免疫屏障」關係甚微,故此打針對實行「與病毒共存」的國家有作用,但對實行「清零」政策的香港,作用不大,促請港府解釋。

出席節目的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柏良響應說,增加接種率有利香港考慮實行「與病毒共存」。根據官方數據,香港現時已接種第一針的比率為71.9%,而接種兩針的比率更只有68.6%,未達群體免疫所需比例。

另外,繼香港大學要求「所有人士」進入校園前均須接種疫苗之後,中文大學亦通知全校「教職員」,由下月10日起,未能提交接種疫苗證明或檢測證明的職員,其「中大通」智能卡將無法使用,即無法拍卡進入校園或部分設施,有關職員將要放取年假,無年假者則要放取無薪假;若該職員至合約期滿仍未接種疫苗或無檢測證明,將不予續約。

有不打針的中大職員向《明報》表示,對新規定感到憤慨,認為校方在校園的染疫風險沒有突增的情況下,以行政手段逼人打針,令員工失去自主權,亦象徵社會倒退,她將與上司商討選擇方案及諮詢法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