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氣候變化

香港蝴蝶豐收年:現7新品種 未必是好事

香港過去一年出現七種新蝴蝶品種和兩種消失已久的罕見品種蝴蝶,是三十多年來首次在一年內發現如此多的新蝴蝶,與過往十年才發現十種新紀錄的蝴蝶相比,今年可說是蝴蝶豐收年,但環保團體指出,這可能是因為全球暖化導致蝴蝶北移到港,並在變熱的香港繁殖成本地品種,長遠會造成生態混亂,呼籲公眾減少碳排放。

香港過去一年出現多款新種蝴蝶和再現罕見蝶種 2022年1月3日
香港過去一年出現多款新種蝴蝶和再現罕見蝶種 2022年1月3日 © 環保協進會圖片
廣告

新出現的蝴蝶品種分別是紅灰蝶、斜紋綠鳳蝶、大二尾蛺蝶、白襯安灰蝶、珍灰蝶、卡環蛺蝶及青園粉蝶;而多年後重現的極罕見品種分別是已有十年不見的帥蛺蝶及2017年才再現的斯米玳灰蝶。環保協進會總幹事邱榮光日前表示,香港原以溫帶蝴蝶為主,但上述品種大多屬熱帶地區蝴蝶,原居於中國華南地區和東南亞國家,近年卻北移至香港和澳門等地,並出現留在香港繁殖與擴展的趨勢,勢將成為本地品種,顯示有物種北移跡象,這在在提醒港人,氣候已進入緊急狀態,有機會造成生態混亂。

他續稱,全球暖化影響下,每當地球暖化1攝氏度,等溫線便會北移100哩;另有研究指,歐洲等溫線正以每年15公里北移,這便可以引致物種北移。

該會又指出,香港出現新品種蝴蝶之時,亦有本來在港棲息的蝴蝶北移至中國內地,例如以往經常出現的枯葉夾蝶,近十年已不再復見;曾盛極一時的波紋黛眼蝶,數年前在個別沙灘一次過見近六隻,現在卻一年出現不超過十次。

根據天文台記錄,1991至2020年間,香港氣溫每十年平均上升0.24攝氏度;維多利亞港海平面於1954至2020年間,每十年平均上升31毫米;極端降水事件近幾十年亦屢破紀錄;熱夜、酷熱寒冷日數不斷增加,該會呼籲市民注意碳中和,改變生活方式來減少碳排放,例如多用公共交通工具、少用空調,藉此節能省電;港府方面,則應多推廣可再生能源,儘快落實已討論多時的南部及西貢風力發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