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關注新型冠狀病毒發展勢態的現狀下,各國家和地區領導人面對新的挑戰亟待進行戰略調整,泰國智庫上周召集相關人士共同研討當今世界力量格局,針對東盟如何調整國際戰略以應對國際形勢提出相關建議。
泰國媒體報道,泰國智庫本月初舉辦了一場主題為“印度-日本-俄羅斯戰略”的研討會,除前駐外使節、政府軍隊高官外,還分別邀請了研究印日俄三國問題的青年學者參加座談。泰國皇家研究院研究員阿奈 (Anek Laothammasat)分析當前國際態勢指出,當今世界力量呈多極分化趨勢,美國仍是排名第一的超級大國,依次是中國,中美兩國在各個領域展開競爭,後者日益逼近美國,令美國深感受到威脅。除了二者外,當今世界其它力量同樣不容小覷,譬如日本與歐洲。從國際戰略角度觀察,日本和歐洲都是美國的傳統戰略盟友。另一超級大國俄羅斯,儘管人口數量和經濟實力尚未對美國構成威脅,但俄羅斯的軍事能力跟美國有得一拼,尤其後期在美國和歐洲不斷施壓下,俄羅斯愈發拉近了跟中國的距離。新興的印度堪稱是“後起之秀”的超級大國,全球第五大經濟體,人口數量多且佔有男女勞工平均年齡低的優勢,未來發展潛能後勁可觀。近年來印度在美國和日本拉攏下逐漸調整了過去保持中立的外交政策,加入了美日澳聯盟共同打造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成為亞洲地區制衡中國的一股強大力量。在同一地區內,習近平領導的北京政府倡導“一帶一路”發展計畫,被外界視為中國對外擴張的國家級戰略。
泰國學者表示,結合地緣政治與經濟因素,東盟陷於夾縫中求生存的現狀。在經貿投資方面,東盟基本主張面向全球開放,避免被某一方壟斷以至於束縛手腳,然而目前的現實問題是:美國及其盟友過去並不重視挖掘東盟潛能,原因或緣於不重視抑或來自經濟實力逐步衰退。世界超級大國各自企盼亞洲國家在“印太戰略”與“一帶一路”之間選邊站隊,對此壓力感受最為真切的是東盟十國。所以說,如何在中國和美日印之間保持平衡,隨時考驗東盟領導人的集體智慧。而原本跟美國結盟的新加坡、泰國、菲律賓等東盟成員,更是面對一道難做但非做不可的艱難考題。
在美國和日本眼裡,當前中俄兩國聯手,試圖針對全球政治與經濟“重新建立規則”。而東南亞地區學者觀察認為,中國滿意於當前的世界規則,北京無意取代華盛頓的國際角色。美國稱霸的現狀並非中國的夢想所在。反觀美國及其盟友目前也並未做好跟中國公開敵對甚至發動戰爭的準備。而從另一角度觀察,北京方面並未積極對外表達這種滿意於現狀且順其自然的態度,相反或主動或出於被動地營造出咄咄逼人誓爭“世界老大”的氣勢。如此一來,要整合各股世界力量朝着和平與穩定的方向發展,恐怕就很難了。一旦發展到超級大國之間必須通過戰爭形式來解決問題,地區國家連夾縫生存空間都不復存在的地步,平衡與否也就根本不重要了。
阿奈透露,當前美國與西方世界正將戰略眼光投向東盟,試圖將東南亞地區尤其是泰國設定成一道分水嶺,一邊是美國和西方勢力,另一邊則是中國和俄羅斯勢力。目前這種割據態勢尚未形成,但並不確保未來沒有可能。當前東盟國家或在軍事與國際戰略方面傾向美國,另一方面在經濟上跟中國保持密切合作,事實上東盟也無力阻擋中國和俄羅斯的戰略步伐。
秉持為東盟戰略步驟提供設想的宗旨,泰國學者建議東盟領導人保持多元化戰略眼光,密切追蹤國際勢態,既不貿然選邊站隊,同時也積極促進超級大國之間加深了解、消除成見、化解誤會、秉持“共贏”原則在各極力量之間進行溝通與協調,以推動世界和平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