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以來,泰中網友之間圍繞“台灣究竟是不是中國?”問題掀起網絡輿論戰。該事件至今仍在不斷發酵,從開始的推特大戰轉為臉書群毆,由民間娛樂粉開撕升級到兩國外交層面發聲。泰國學者認為該事件的背後折射出諸多問題值得各方深層思考。
首先值得關注的是信息時代中泰兩國政府採取的網絡管控措施與行為存在差異。泰國國立朱拉隆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瓦沙娜(Dr.Wasana Wongsurawat)指出,這場網絡論戰首先在推特上引爆,繼而在海外各國社會引起巨大反響。必須承認如今處在信息時代,如何管控網絡行為對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府而言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眾所周知,中國政府採取的方式是網絡封鎖,谷歌、推特、臉書以及諸多網絡社交和支付工具均屬於禁用範圍。那麼問題來了,這場論戰中透過推特、臉書發文不計其數的中國網民從何而來?除了身居海外的華人與華裔外,答案就是這些人翻牆(代稱科學上網,指越過中國當局互聯網審查的防火長城GFW進行上網)而來。這種行為反映出能夠參與這場網絡論戰的中國網民本身就不是普通族群。經過此前收集資料證明,海外中國網民很大一部分是YY小說(百度解釋:意淫小說)的追隨者,此類反映同志愛情的網絡小說一度在中國方興未艾,大約兩年前被中國當局下令禁止,促使一眾中國網民設法使用VPN軟件翻牆追劇或追小說。令人感興趣的是,儘管這一群體以年輕族群為主,可謂在多方面具有當今時代特色,但這些年輕人言論中反映出極其強烈的愛國主義意識。這一點令其它國家或地區的年輕人無法比擬。
此外,瓦沙娜認為中國政府對國人的宣傳內容與傳播方式,在海外不同文化語境下所產生的影響好壞值得深思。身為泰國華裔的她表示;幾乎每一個土生土長在海外的華裔子孫都對祖籍國心存好感,但由於他們生長的地域文化和所受的思想與行為熏陶不同,判斷公允的價值觀自然有差異。每一個國家誠然有必要推出維護官方形象的宣傳內容,向民眾呈現政府觀點。可是一旦轉換到不同的文化語境,多方受眾的理解便相去甚遠,從而需要更大的格局與胸懷去包容和接納各種各樣具有差異的價值觀。
持續幾天的推特舌戰尚未降溫,雙方互相扯出一堆敏感話題,泰國王室、僧侶、國家領導人、專政統治、湄公河壟斷、大國威脅、一帶一路、病毒起源論統統被拖入論戰,中國駐泰大使館周二透過臉書針對網上涉華言論發表談話,強調中國堅持“一中原則”以及重視“中泰一家親”的兩國傳統友誼。不料美好的文字不僅無法平息網友怨氣,反而將輿論風頭引向臉書。面對眾多發問的網友,泰國國家發展研究辦公室主任阿順詩(Dr.Aksornsri Phanishsarn)強調“世界因為不同而美麗”,她選擇貼出“一個中國”的外交公文作為回應,有意引導網友們通過學習歷史以保持冷靜思考。一名跟貼網友發表言論稱,越是回顧歷史越有助於作出公允的判斷。短短幾天內,泰國網紅們圍繞中國與台灣歷史演變話題製作出各種知識視頻,通過Youtube推出數量多達幾十條,其中不乏公允客觀的民間思想。
一場民間娛樂粉絲的互撕,至今還在泰國社會繼續產生影響。泰國朱拉大學法政系國際關係與中國問題專家利德森教授(Worasak Mahatthanobol)認為:泰國人有必要多學習和了解中國文化內涵以及中國人的民族感情,才能在合作與交流中明辨是非,彼此適應。他分析指出中國人在針對國家與民族的觀念上比其它國家更為敏感。因為在過去一百多年來,一度貧窮落後的中國倍受外來欺辱。如今經濟與國家實力逐漸強大,對外維護尊嚴感時自然容不得絲毫冒犯。不過在尊重他國的主權與文化、如何在日益強大背景下踐行“和為貴”的對外承諾,也是中國方面值得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