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美國之外的伊朗核協議簽署國4月2日舉行視頻會議,會議討論的中心議題是特朗普執政期間退出協議的美國何時以及以何種條件返回協議。事實上,美國新總統拜登上台之後,華盛頓曾經因核協議議題與德黑蘭方面進行溝通,不過,雙方都對此提出了條件,美方的條件是在原有的協議的基礎上加強監控,因為當初特朗普總統決定退出核協議時提出的主要原因就是協議太寬鬆,不足以限制伊朗的核武計畫,對此,德黑蘭方面的回答是拒絕接受,同樣,對於德黑蘭方面提出的立即解除制裁的條件,美方也同樣拒絕合作。觀察家因此對今天的談判是否能夠取得進展持有懷疑,再加上,在中美阿拉斯加峰會不歡而散的前提之下,在西方國家協調一致因新疆問題而對北京進行制裁的背景之下,北京在伊朗核問題上是否還能夠繼續與西方國家合作也是一個巨大的疑問。最後,中國與伊朗剛剛簽署的為期25年的合作協議為伊朗政府增添了新的談判籌碼,使在美國制裁重壓之下的伊朗 看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過,中伊合作協議雖然可以解決伊朗經濟的燃眉之急,但卻遭到伊朗民眾的強烈反對,來自伊朗國內以及國外的此起彼伏的示威抗議足以顯示伊朗民眾的擔憂,在上周六協議簽署的當天,伊朗多個城市多爆發了示威抗議活動,活動迅速蔓延至海外,美國,澳大利亞等國的伊朗社群多舉行了示威活動,在法國的伊朗社群原定於4月3日舉行反對該協議的示威活動,但最終由於疫情 原因而被當局取消。該遊行活動的組辦者向法廣表示,中國與伊朗的投資協議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喪權辱國的協議,相當於中國當年同日本簽署的馬關條約。伊朗正在淪陷成為中國的殖民地。確實 ,伊朗的示威者以及社交網絡充滿了類似的口號,“中國滾出伊朗”, “出賣祖國的人必死”和“我們戰鬥,我們死,收復伊朗”等口號,令人擔憂,這兩個民族主義膨脹的大國一旦發生衝突,後果將不堪設想。
那麼,中伊合作協議為何如此引發伊朗民眾擔憂?雖然外界對該協議的具體內容尚不完全了解,因為協議簽署雙方都是同樣不透明的政治體制,不過,美國,英國以及法國等多個國家的媒體在去年夏天協議談判結束之後獲得了一份長達18頁的波斯文文稿,專家人為上周簽署的最終協議與上述文稿大同小異。
協議的主要內容是中國將在今後25年內在伊朗投資4000億美元,僅在伊朗的石油、天然氣和石化行業,中國就將在最初的5年內投資2800億美元。在交通和基礎設施領域,中國將投資1200億美元。中國還將向伊朗出口中國模式,在波斯灣的格什姆島(Qeshm)等地設立自由貿易區,開發智慧城市、5G和多個城市的地鐵線建設。此外,中國和伊朗還將加強軍事和安全合作,包括進行軍事經驗交流和軍事演習、共同研發武器和分享情報,以對抗恐怖主義。伊朗多家媒體甚至報道說,該協議擬允許中國向伊朗派出5000名士兵在當地駐紮,以保護中國在伊朗的利益,不過,伊朗官方在接受官媒採訪時否認了上述消息,不過,鑒於協議文本並未公布,外界對此無法核實。
作為交換,中國將享受25年的可持續供應原油。根據來自石油行業業內人士的披露,中國在購買石油、天然氣和石化產品時還將享受大幅度優惠。這也是伊朗國內民眾的擔憂所在。而且,雙方貿易來往將有相當一部分是直接採取人民幣結算,這樣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同時,還可以躲避美國的制裁政策。在伊朗之後,中國可以在中東地區其他國家,例如沙特阿拉伯等國進一步推廣人民幣的使用,中國國內有輿論歡呼人民幣石油取代美元石油的時代即將來臨。不過,美國政府面對中國在貨幣戰策上的挑戰是否會袖手旁觀?同樣中伊協議為中國投資者帶來了天賜良機,尤其是西方企業因美國制裁完全退出伊朗市場,有中國媒體評論說,伊朗正在成為第二個巴基斯坦。法國的中國問題網站的社論文章就此評論說,伊朗,正同台灣以及新疆一樣,成為中美衝突的新的焦點。而根據國際安全研究機構國際危機組織最新的研究報告,伊朗自去年一月份開始就全面開發濃縮鈾活動,上個月伊朗的濃縮鈾儲藏已經達到三噸,這個數字是伊朗核協議中所允許的數字的14倍。
中伊協議是否能夠象北京所言對地區和平起到推動作用?值得各方進一步觀察!可以肯定的是,特朗普退出伊朗核協議為伊朗大規模開發濃縮鈾提供了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