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論壇

夏明:2022人類面臨多重挑戰,新冠疫情依然最大,中美內政和雙邊關係存變數

發表時間:

2022年伊始,世人們像以往一樣,對新的一年充滿各種期盼,希望能夠擺脫種種不幸,面對美好的未來。新冠病毒已在全球肆虐兩年,抗疫大戰繼續在全球範圍展開,疫苗接種戰略也正以不同速度在各國推展。新的一年裡,人類能否擺脫已經奪走數百萬條生靈的新冠病毒這尊瘟神?除了疫情,全球還面臨諸多難題和挑戰。如何展望新的一年?對此,我們連線到紐約市立大學研究生中心政治學教授夏明先生。

Omicron has rattled the world economy but its true effect on growth remains to be seen
Omicron has rattled the world economy but its true effect on growth remains to be seen Lionel BONAVENTURE AFP/File
廣告

法廣:首先,請談談,您認為2022年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夏明:我覺得我們在做任何決策的時候,應該有一些前瞻的意識,無論是短期的、中長期的、還是長期的。我記得就像在八、九十年代,以前在中國,大家非常熱衷於讀的“第三次浪潮”,或者是“大趨勢”等等。

我們看看2022年人類面臨的最大的挑戰,我認為還是目前正在深化的新冠疫情的加重。因為新冠疫情現在已經進入到第三年。而目前來看,疫情要在短時間內消失,情況還是比較艱難,尤其是落後國家、第三世界國家。因為現在畢竟他們的防疫、接種疫苗的、打了第一針的,大概只有10%以內。所以這個防疫的任務還非常地艱巨。那麼發達國家現在你可以看到,它們的一個主要防疫政策是:壓平曲線、進行群體感染,有一部分人,只要是能夠獲得疫苗的免疫力,或者獲得感染,等等。所以目前來看,發達國家的情況還是比較糟糕,但是,你可以看到,無論是重症、還是死人都在減輕。所以未來主要的問題,其實還是窮國家、還是第三世界國家,它們面臨的新冠疫情還是沒法完全控制。

另外,中國也可能會給大家帶來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因為中國的防疫要“清零”,這樣讓中國的人群其實沒有群體的免疫力。而目前來看,中國的疫苗跟西方國家開發的疫苗相比,基本上是一種失敗。所以說,中國未來的防疫可能會出現反彈,也就是它所謂要“趨零”的政策,可能恐怕不可持續。這種挑戰會帶來什麼呢?尤其我們知道,這種情況已經延續進入到第三年。所以我覺得會帶來一種全球的整個經濟、社會和政治的失序,各種危機會加重,我覺得人類社會會遭受一個非常大的磨難。當然因為有很多人也在談論:是不是我們走到了最後的滅亡、滅絕?當然我沒有那麼悲觀,但是確實是說,2022年,我們可以看到全世界的許多人群會重新經受饑餓。在這種情況下,其實就有兩個問題:作為個人來說,誰能夠生存下來、能夠比較好的生存下來?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另外,對國家來說,面對着幾重的挑戰,而且這種挑戰還會深化:哪一種體制最後能夠勝出,這恐怕是2022年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

法廣:新的一年裡,中美緊張關係能否得到緩解?

夏明:中美緊張關係會不會緩解?我們首先想想還有沒有可能會惡化、緊張會繼續上升?這兩種可能現在都有。因為中美關係非常的緊張,但是兩國在2022年有一些內部的因素,會使得兩國相互把雙方的關係放在不是最重要的一個位置。你如果看看中國,習近平在迎接他的二十大的召開,尤其關乎到他會不會終身任職的問題;在美國,拜登第一年任期已經結束,美國也在檢討去年的1月6號衝擊國會的事件;拜登現在也遇到經濟或者疫情繼續的困擾,美國11月份也要進行中期選舉。中期選舉,往往對執政黨來說,都是一個非常嚴重的考驗。如果拜登失去了對眾議院和參議院的控制,恐怕美國、美國的政治和社會都會陷入一個更新的混亂和動蕩。所以我覺得,這兩個國家在面對着國內重大的議題的時候,我相信都是忙的已經焦頭爛額。所以大家要使得雙方的雙邊關係繼續惡化的可能性也不會是太大。有人擔心會不會2022中國就入侵台灣,這有沒有可能?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恐怕習近平還不會一下做這麼大的舉措。所以我覺得中美關係可能會像現在這樣持續下去,實際的衝突恐怕不會在未來一年出現。但是也沒有太多的緩解的可能。因為既使中美兩國的經濟界試圖再繼續合作,美國的華爾街也試圖在中國繼續增加某些投資,但是從目前來看,由於兩個國家出現了這種大家在脫軌、脫鉤(decoupling)的情況。我覺得中美關係也沒有真正得到緩解的可能。

法廣:中國將在2月1日迎來傳統佳節,隨後北京冬奧會馬上就要舉行,隨着虎年的到來,以及冬奧會的舉辦,您認為北京將有哪些期盼?並可能面臨怎樣的潛在風險?

夏明:我們知道,北京一直非常重視冬奧會,它打着“北京是唯一的一個同時舉辦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的這麼一個城市”,而且我們也知道,中國政府習慣於用奧運會來開展它的奧運外交和它的奧運宣傳。這種奧運外交,也就是像萬國來朝,給中國、尤其是給習近平,在他要尋求二十大繼續終身任職,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選項,他希望把這個事情做好。另外可以看到,冬奧會跟中國的春節正好是連在一起的,所以習近平希望要維持一種祥和的春節來彰顯他的執政的英明和偉大。應該說,習近平對冬奧會有許多的期盼,(無論)他在對老百姓彰顯他的執政的功勞,還是向外宣傳他的合法性,(以及)通過這種民族主義來提升他的凝聚力,同時向國外傳遞某種信息,或者也利用冬奧會進行某些外交。當然他會做很多的事情,但是這裡面風險也非常大。因為我們看到日本在去年剛舉辦完夏季奧運會,所以已經有許多的風險。中國也在批評, 認為日本舉辦這個奧運會就有風險,其中一個風險,就是日本現在也在經受新冠疫情的感染,(疫情)在奧運期間確實擴大了。現在北京(奧運會),我們看到,無論在西安、還是在鄭州、在廣州等等,新冠疫情現在不斷出現反覆,在上千萬人口的城市進行封城、清零,這些都是非常嚴峻的挑戰,尤其面臨冬天,如果要配合奧運、另外要配合奧運要展開的某一些外交,或者是還有一些旅遊的項目,那我認為這對中國的挑戰是非常大的,包括西安的這些要清零,我認為跟冬奧會也都有某些關聯。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對中國的老百姓的民生問題,其實就提出一個很大的挑戰。因為畢竟春節對中國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這麼一個經濟的關節點,但中國的經濟一直有問題,現在面臨著第三年的新冠疫情,如果再有各種封城、包括為了迎接奧運繼續進行、設置各種關卡,讓老百姓流動會更難的話,這裡面涉及到民生問題和社會防控模式,會不會帶來某種張力,引發社會衝突的問題?另外我們也知道,有這麼多外籍的運動員、還有些官員來到北京,中國的這種防疫模式,如何能夠被外國運動員所接受?這裡面有沒有可能會出現某些衝突或者引發各種事故?這也是我所非常擔心的。所以我覺得,奧運會潛在的風險確實是蠻多的,我替主辦城市和主辦國捏着一把汗。

法廣:為什麼北京面臨這麼多的潛在風險卻不推遲本次奧運會的舉辦?

夏明:是,我們知道,因為中國舉辦奧運會,它作為一個重頭戲來看,就是整個政府、尤其是北京和周邊幾個合辦的城市,它們的中心工作,就變成了圍繞着奧運來辦的,所以它並不是就像日本這些很多還是由民間或者地方政府來主辦,所以它可以容易進行某一種推遲。但是中國的整個計畫經濟模式留下的這種遺留的影響、還有中共喜歡的舉國體制來辦大事的做法,也使得它靈活性就非常的差,中國要進行這種微調就變得很困難。

法廣:隨着今年秋季中共二十大的召開,習近平是否能夠成功連任進入關鍵時刻。您如何展望此一前景?

夏明:很多中國的宣傳認為,習近平是百年難遇的中興之主,習近平要引領中國在未來,不僅是他慶祝所謂的建黨100周年,而且還要衝到建國100周年-也就是中共建政2049年-這個100周年。這些雄心當然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去年中共頒布的歷史決議,好像習近平終身任職已經穩操勝券,已經毫無懸念。但是,我們今天來看,事情並不是如此,事情變得越來越複雜,其中一個最簡單的就在於:我們看到栗戰書在過去的幾個星期突然神秘的消失掉了,在政協舉辦的新年的茶話會上,栗戰書也沒有出場,所以坊間的傳聞就非常的多。另外,在中國媒體的一些報道裡面就說,到底對習近平的報導和對李克強的報導的比例,習近平一直在增加。去年一年,對習近平的報導跟李克強的報導比例是十比一。但是現在的問題在於,在過去的幾天,突然人民日報裡邊、頭版頭條沒有習近平的報道,反而是李克強或者其他領導人的報導。所以你可以看到,習近平現在當然是面臨著許多的壓力。首先,他自己身邊的人,因為栗戰書給他擡轎是擡得最賣力的,是他的同事,在河北一直跟着他升遷的。他周邊的人有沒有可能出大事?因為坊間一直在傳聞,就說栗戰書、他的女兒、女婿貪腐的等等情況。所以習近平周邊的人是不是在權力的爭奪過程中,被他的對手抓住了各種把柄?這個是我們可以猜測的。另外一個就是,習近平的最大的弱點,就在於經濟的下滑,經濟從2015年到今天已經好幾年,一直在出現問題。習近平到底有沒有給領導人、其他的領導人、中國的老百姓、或者是資本市場以一種信息,說他的經濟能夠得到好轉。尤其是我們看到,防疫的目前的反彈,它外交上中國的越發的顯得是孤立起來了,所以這些加在一起,對民生的影響也會非常大。

今年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中國的家庭會破產、會重新返貧。中國的許多經濟企業不可能得到成長,而且可能會萎縮,甚至很多的企業也會破產。所以我認為在中國,尤其是中國經過了過去40多年,有的人認為中國人還是愚民。但是我對中國還是有一些良好的期盼。我認為過去40年,在人類社會的啟蒙過程中,中國人在全球化過程中,還是開了眼,所以我認為這些事情變得越來越複雜,所以我今天對習近平能夠在二十大,是不是順利召開、順利地停止接班、任第三任呢?我的看法還是50%對50%,我並不認為他有百分之百的穩操勝券。

瀏覽其他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