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來鴻

駐華大使鮑達民在加拿大引發爭議

發表時間:

兩位邁克爾9月24日被北京釋放回國,完成“核心工作”後的加拿大駐華大使鮑達民10月1日赴白宮與美國官員密商印太政策,10月12日加拿大媒體曝光了他稍早前敦促加拿大企業抓住中國崛起機遇的講話,引發輿論反彈,有人呼籲鮑達民辭職,也有人指一些國家可取代中國成為加拿大在亞洲的貿易夥伴。

加拿大政府提名其重要的經濟顧問鮑達民(Dominic Barton)出任新的駐華大使。
加拿大政府提名其重要的經濟顧問鮑達民(Dominic Barton)出任新的駐華大使。 路透社
廣告

鮑達民被曝光9月28日在加中貿易委員會關於中國第14個五年計畫(2021至2025)研討會上作視頻發言,他鼓勵加拿大企業研究這一新的五年計畫、挖掘在華潛力。他說“任何與中國有業務往來的公司都將從該計畫中受益”,“中國經濟增長對加拿大經濟繁榮有重大影響,無論人們看法如何,中國都不容忽視...加拿大企業需要在忠於加拿大價值觀的同時支持加拿大的經濟利益,利用中國經濟崛起的機會至關重要”。2020年加拿大對華出口增長8%達250億加元,鮑達民指在兩國關係緊張之際“貿易進展非常顯著,中國仍是加拿大第二大貿易夥伴和重要市場”。

商界領袖出身的鮑達民在2019年9月臨危受命成為駐華大使,在人質危機的僵局中仍對加中關係前景保持樂觀。2020年2月他對加拿大《國家郵報》表示如果兩位邁克爾獲釋,加拿大就有在中國發揮更大作用的空間,“無論喜歡還是不喜歡中國,中國都將在未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國在很多方面需要加拿大,加拿大需要增強自己的實力,以便在未來發揮重要作用”。同年9月他在阿爾伯塔大學加中經濟政策論壇上指“世界重心正轉移至亞洲,擁有自然資源、金融監管和人工智能優勢的加拿大在中國將更有作為。”

今次加拿大《國家郵報》在曝光鮑達民講話時強調“在北京日益專制的同時,鮑達民呼籲加拿大企業與中國接觸,令批評者失望”。  

資深媒體人特里·克雷文(Terry Glavin)10月13日在《國家郵報》直言“加拿大需要一位新的駐華大使”,稱“如果杜魯多真想恢復加拿大在世界舞台上的聲譽並抵抗中國威脅,那就首先要讓鮑達民走人”。克雷文曆數了鮑達民與中國的淵源,指他擔任麥肯錫公司駐華顧問期間忽視中國的碳排放、操縱貨幣和國家監控等問題,在擔任麥肯錫高層的9 年間,為中國百大國企中的至少 22 家提供服務,其中包括在南海非法建造軍事化島嶼的公司。在他任麥肯錫大老闆的最後一年,還在新疆舉辦盛大的年度國際盛會,距維吾爾集中營僅幾步之遙。克雷文指鮑達民任大使後觀點沒變,只是更加微妙。兩位邁克爾被囚禁,鮑達民擔憂的是北京傷害自己的國家利益,2020年5月他在加拿大國際委員會一次私人聚會上說,習近平的好戰與霸凌正削弱中國的全球“軟實力”。克雷文還引用加拿大前駐俄及駐英大使金斯曼(Jeremy Kinsman)的觀點,認為兩位邁克爾獲釋是由鮑達民精心策畫,與1979 年伊朗人質危機時《加拿大逃亡》(Canadian Caper)的行為相當。

加拿大亞洲風險諮詢公司(Access Asia )合夥人喬治·麥克勞德(George McLeod)10月18 日也在《國家郵報》撰文,指鮑達民“抓住中國機遇”之說謬誤,加拿大應選擇經濟增長勢頭強勁且地緣政治風險很小的越南、泰國和孟加拉國,他稱孟加拉是新興世界發展最快的經濟體,加孟貿易過去15年間增長兩倍多,該國1.65 億人口日漸富裕,為加拿大公司提供了消費市場。越南正取代中國成為西方投資、貿易和生產目的地,與中國基本飽和的市場相比,越南消費者財富和購買力都在增長。泰國儘管經常發表親中言論,但它以阻止從雲南修建一條走廊及由中國出資修建連接泰國灣和安達曼海的運河來抵制中國影響。他建議加拿大協調本國企業離開中國,並逐步增加對華貿易壁壘,收緊簽證限制,阻止加拿大人訪問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