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視近日連續報導台灣間諜案,一樁接一樁,看他們的實際罪責,並不是什麼真正的職業性間諜,反而是具有客串性質。台灣輿論指出,如果兩岸關係繼續惡化,敵意持續上升,未來兩岸之間互抓間諜的動作恐怕不會停止!
中國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節目最近一連三天播出「台灣間諜」案,繼第一集的屏東縣枋寮鄉鄉政顧問李孟居,及第二集捷克查理大學教授鄭宇欽之後,第三集重點公布的則是兩位台灣學者藉學術交流機會搜集大陸情報。其中一位是2018年7月就被大陸關押的蔡金樹,另一位是台灣師範大學國際社會學院副教授施正屏。
根據央視的節目內容,蔡金樹共收取台灣軍情局五百多萬新台幣的工作經費,施正屏則收取一百六十萬新台幣。兩人在接受央視訪談時都說,後悔為軍情局做事。報導還說,蔡金樹已經依「危害國家安全罪」判處了四年徒刑,目前正在服刑中。施正屏案則已交由法院審理完畢,最近將公開宣判。
蔡金樹在節目中說,他在台灣接觸一位復興電台的主持人郭佳瑛,而復興電台是台灣軍情局的外圍單位,這位郭佳瑛其實就是軍情局編製內的間諜。蔡金樹和郭佳瑛共同成立了一個「鷹傳媒」的媒體,跟他自己的協會,成了掩護搜集大陸情報的平台,他自己也成了情報搜集人員,常年往返於兩岸。
蔡金樹利用跟大陸學者和官員接觸的機會,私下套取大陸內部的信息,並把大陸人員介紹給郭佳瑛,並向對方邀稿,大陸人員供稿後,郭佳瑛的情報部門會先消化利用,再把稿件放在「鷹傳媒」的網站上。
報導指出,幾年之間,蔡金樹先後向郭佳瑛引介大陸涉台工作部門人員、重要專家、知名媒體記者等共五十多人。報導還說,像蔡金樹這樣頻繁往返於兩岸的學者,已經成為台灣情報機關經常發展運用的對象。
另外一位是台師大副教授施正屏。他是在2005年經老師引薦,識兩位台灣歐亞基金會的人,其中一個聯繫人叫周德益,但他的真名是周勝裕,就是台灣國安局編製內的人員。
施正屏再節目里說,2010年他收到大陸某科技研究院的邀請函,就把這個信息報告給周德益,並把會議數據拍照傳給他。由於手頭拮據,施正屏隨後也開始主動為台灣國安局撰寫報告,並把前往台灣交流訪問的大陸學者專家介紹給周德益。
施正屏最後說,他是做錯了,希望他的經驗,能給台灣目前可能還在觸犯大陸國家安全的這些人警惕,不要再繼續犯類似錯誤。
之前央視在第二集裡面報導的台灣間諜鄭宇欽,央視說他是捷克查理大學教授,是民進黨前主席卓榮泰的助理,說他曾和台灣駐捷克代表,也是台灣國安局人員的李雲鵬聯繫,才開始展開對大陸的情報搜集工作,又曾試圖在捷克策反大陸的工作人員。但台灣外交部說,這個案子是誣陷、栽贓,有很多具體事實錯誤,例如鄭宇欽不是捷克查理大學的教授,台灣外交部沒有「李雲鵬」這個人,也從來沒有叫李雲鵬的人擔任駐捷克代表。而民進黨前主席卓榮泰也說,他從來沒有鄭宇欽這位助理,也不認識這個人。
台灣外交部還說,鄭宇欽2005至2018年左右旅居捷克時,經常公開推廣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宣揚中國和捷克的關係,更加證明中國當局對鄭宇欽的指控是刻意捏造、別有企圖的,也違反基本人權。
至於蔡金樹、施正屏兩位台灣學者的「台諜案」。台灣陸委會回應說,國接二連三對台灣從事兩岸交流人士,以所謂破獲間諜名義,濫抓並編造子虛烏有、羅織入罪的劇情,一再惡意政治炒作,刻意破壞兩岸關係與正常學術交流。該會警告,立即停止這種惡劣的操作,同時提醒台灣民眾,參與兩岸交流,未來將出現潛在風險,必須提高警覺。
聯合報社論分析指出,觀察李孟居和鄭宇欽的「自白」內容,兩人都不是正式或專業的情報工作者,而是屬於業餘客串或義勇性質。鄭宇欽坦承,十多年來收受過國安系統給他的兩百多萬元酬勞;李孟居則是為了莫名所以的援港「任務」,胡裡胡塗被當成台諜逮捕。值得注意的是,兩人的自白,都遭到其台灣關係人的否認。聘李孟居為「鄉政顧問」的鄉長陳亞麟,堅決否認叫李孟居去香港聲援「反送中」;鄭宇欽自稱是民進黨前主席卓榮泰的昔日助理,卓榮泰則否認認識他。
社論指出,這就是業餘情報工作者的悲哀。他們或許滿腔熱血,卻未曾受過任何專業訓練,就要倉卒上陣工作,甚至連自己的任務目標或底線也搞不清楚。而他們要面對的,卻是一個法治界線不明、而政治敵意高漲的政權,因而隨時可能因情勢變化而遭到逮捕關押,被扣上他們無法承受的罪名。
台灣媒體分析,已經曝光的李孟居或鄭宇欽都只是「小咖」,算不上間諜案的鯨魚。李孟居自稱「被騙」,顯示他的胡塗;鄭宇欽則供稱十四年來向軍情部門收取二七六萬元酬勞,如果屬實,可見他身價很低,算不上太有價值的間諜,其實也不值得央視如此大肆宣傳。
問題是,人們如果覺得李孟居和鄭宇欽只是「蝦米級」的間諜,別忘了台灣辦過的周泓旭「陸生共諜案」,年紀輕輕的周泓旭曾在台灣念書,頭腦不清地要去策反台灣的外交官,結果使得自己被告發,案情也是類似的等級。最後,周泓旭被依《國安法》「為大陸黨公務機關發展組織未遂」判刑一年兩個月定讞;蔡政府沒有對他太文明,至今不讓他離開台灣。
更值得注意的,則是被中共稱為「詐騙犯」,卻以共諜身分在澳洲投誠的王立強,曾供出自己是聽命於中國創新投資負責人向心夫婦,使得正在台灣旅行的向心夫婦被民進黨政府限制出境。如果王立誠所說的案情確有其事,那才是務必偵破的鯨魚大案。但轉眼即將一年,包括承租向心夫婦豪宅的港籍和陸籍男子都改列被告,台北地檢署卻仍沒有查出具體線索,因此最近再度申請延長他們的出境管制。這樣的偵辦效率,到底卡在什麼因素?
媒體社論指出,兩岸敵意不斷上升,雙方卻只能抓一些很外圍的情報工作者充數,這連自我交代都嫌太弱,也就難怪說服力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