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縱橫

台灣學者看美國大選:當今世界沒有模糊地帶

發表時間:

11月3號的美國大選日益逼近,宣戰白熱化。而大選的結局會影響到美國的全球戰略,對地緣政治的影響也不容小覷,美國大選引發全球關注,牽動全球神經。每個國家都會從自身利益出發,關注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候選人拜登與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在這場選戰中,美中關係成為關注的焦點之一,而位於美中關係中間的台灣受到衝擊,各相關方軍事外交攻防動作不斷,甚至有傳出台海局勢或許會成為最大的“十月驚奇”的說法,那麼,台灣人如何看待目前的局勢,如何看美國選舉呢?我們就此採訪到台灣作家,政治大學文學院客座教授陳芳明先生。

美國總統大選最後一場電視辯論,2020年10月22
美國總統大選最後一場電視辯論,2020年10月22 AFP - JIM BOURG
廣告

法廣:中美台的三角關係讓台灣以不尋常的方式進入美國總統大選,美中關係緊張時,台海也不太平。除了美國派出官方高級官員訪問台灣外,最近,美國和中國等國的軍方力量在南海和東海不斷出現,台灣也被迫出動軍機阻撓中郭軍機的“騷擾”,各方的討論和聲明不斷,進而造成一種非常緊張的局面,甚至出現“兵兇戰危”的說法。您如何看這種局面?如何看美國大選?

陳芳明:從外邊看可能會覺得台灣很危險,但是我們在台灣並沒有什麼感覺。究其原因,首先應該說台灣對自己這塊土地很有信心。對美國的大選,到目前為止,我們覺得特朗普的立場比較清楚,特別是對中國的態度,但拜登在這個方面似乎有點“摸稜兩可“。

我們可以看到,從李登輝去世以後美國派來的官員的政治位置非常正式,在過去幾屆美國總統中,特朗普也是表達地最清楚的。我個人是站在特朗普這邊,而從政治光譜上看,如果我在美國,我登記的應該是民主黨,但現在在台灣,在衡量兩岸政治危機時,自然而然就會選擇對台灣有利的那位候選人。

目前特朗普的整個態度非常清楚,而且他的陣營對中國對台灣的“軍事侵略“也表達了非常清楚明白。台灣是一個小國,只能在大國之間找一個庇護所,當我們面對一個強勢不講道理的北京政權時,我們當然更相信美國的態度。特別當我們看到中國對維吾爾族,對藏族的欺負和對香港的威脅。這些都非常明白表明,要在北京的統治之下,找到正義或公平的待遇,幾乎是不可能的。習近平有他的危機感,但他的危機感竟然是表達在對維藏等少數民族,對香港和對台灣的強勢上。到目前為止,我本人看不到中國有任何和平改革的希望。我有很多朋友在香港,他們都有很大的危機感,尤其是今年中國制定的”港版國安法“,即使人不在香港,如果言論”侵犯“到中國,他們就可以採取各種方式進行懲罰,這個強權似乎毫無顧忌可以管到地球上的任何地方。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進行比較後就可以看到究竟是拜登還是特朗普對北京比較強勢,對台灣來說,特朗普更加友善,發出的各種信息也讓我們感受到他站在台灣這邊的立場。

法廣:但是我們看到,如果美國的立場明確,中國隊台灣釋出的壓力也會增加,但相較於您所言的拜登“摸稜兩可 “,還是更傾向於特朗普這樣能明確表達態度的候選人?

陳芳明:我們這個時代已經沒有模糊地帶了,中國已經非常清楚地表明了,任何人都要聽他的。香港的反送中運動超過一年,他們還把警察派進香港理工學院和中文大學,香港特首也是完全站在北京那邊。“反送中“的例子就很清楚地表明,在北京的統治之下,根本不可能有精神的出口,更不要談民主平等和政治自由,加上國安法,他們就可以在任何地方進行逮捕,這就是一個無法無天的政權,認為全球都是他們的。所以,在這種危機感和不安全感之下,我們當然希望有一個強勢的人給予台灣支持。

目前我們可以看到,不論是特朗普派來的特使,還是他傳遞的信息都表明他一定要協助台灣。台灣是個小國,而且位於民主最前線,我們的感受也就更敏銳。

法廣:這是您作為台灣人對美國總統的看法。特朗普四年前是以億萬富翁,“政治素人”的身份成功當選美國總統,但四年執政不論是在國內或國際事務上爭議不斷,褒貶不一。出於同樣的原因,但這次美國大選競爭中,特朗普幾乎佔據整個舞台,引發的不論是熱情還是厭惡程度之高也都前所未有,這個現象涉及到很多層面,非常值得探討。您曾在美國居住過20多年時間,您如何看“特朗普現象“呢?

陳芳明:我已經離開美國很長時間了,所以不太清楚其中的真正原因。特朗普可能太富有了,他很難了解民間疾苦。不久前的非洲裔人士弗洛伊德因警察暴力窒息而死的事件影響也非常大。

我並不認為特朗普一定會贏,因為美國非裔投票率也很高。也不能用台灣的例子來看選舉的結果如何。因為美國“管“全世界,所以會涉及到各種問題,但是我們可以看出來,在亞洲這方面,特朗普的立場比較清楚。中國出現了一個習近平這個”狂人“,美國也出現了一個特朗普,我想這就是一個鏡子的兩面,一個在中國強勢,一個在美國強勢。但在台灣海峽的防線上,我個人當然還是希望特朗普能夠當選,至少他對遠東或對中國的政策和態度都非常明白。

法廣:那您是否擔心這場大選最後時刻,特朗普會在台海地區引發更大的“十月驚奇”來助選嗎?

陳芳明:選舉的時候應該不敢這樣吧,這樣就太冒險了,沒有戰爭應該對特朗普更有利吧,他大權在握。在他競選總統的時候發動戰爭應該不太可能吧?所以,目前他只是在語言和態度上展現強勢,具體的政策不太可能。至少他在遠東地區進行的軍事演習事實上也是將台灣考慮在內的,但是有因為跟台灣沒有外交關係走得太近,所以只能採取非常含蓄的在周圍表達立場。

從目前來看,台灣的“反共”情緒越來越強,除了對國內少數民族的壓迫,台灣在某州程度上與香港的命運很接近。所以中國對香港的暴力統治已經沒有任何文明可言。

目前也可以看到拜登有時也會表現出“失憶症”,我覺得他也很危險,他的整個思考看上去也比不上特朗普的敏銳。拜登似乎也很保守,而我們的概念中,民主黨比較進步,而共和黨的特朗普現在很激進,對自己也有信心,把“讓美國更強大”掛在嘴邊作為他的宣傳方式,但他的政治立場非常清楚,沒有摸稜兩可的態度。在對台灣的支持上,可能也是十年來最強勢,態度也最堅定的一個總統。台灣作為一個遠東小國,離中國這麼近,只要是對對台灣採取比較強力支持的國家,我們當然希望可以與之友善。日本現在從某種程度上也似乎更強勢些了。

感謝陳芳明先生接受法廣專訪。

 

瀏覽其他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