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與中國雙邊關係惡化後,為了鞏固安全防禦機制,印度正積極尋求跟軍事強國結盟。即將召開的美印兩國外交與國防部長會議,預料將討論印美雙邊關係、印度洋、太平洋安全合作等問題。東南亞媒體評論,印度-美國之間的國防安全合作將促使“四方安全對話” (The Quad)進一步落實,該機制旨在吸引更多意識形態相近的成員國加入,以抗衡正在崛起亞洲大國-中國。
泰國通訊社報道,美國國務卿彭佩奧(Mike Pompeo)計畫於10月25-30日訪問幾個亞洲國家,分別是印度、斯里蘭卡、馬爾代夫以及印度尼西亞。媒體預料彭佩奧亞洲之行主要向走訪國家傳達美國主張-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理念以及自由意識國家對中國所構成威脅的擔憂。當前印度和美國之間國防合作正在日益加深,雙方旨在強化“印太戰略”框架下的四方安全對話(The Quad),該機制不僅包括日本和澳大利亞,未來還將拉攏法國、新西蘭和英國加入。印度之前跟法國和澳大利亞聯合召開三國安全合作會議。這是印度對外推動外交與安全合作步伐的另一戰略性進展。
印度新德里媒體報道,美國國務卿彭佩奧和國防部長埃斯伯(Mark Esper)將於本月26-27日在新德里跟印度國防部長辛格(Rajnath Singh)和外交部長蘇傑生(S Jaishankar)展開一場名為“2+2”的雙邊部長級會議,會談內容涉及印美開展軍事合作演練、落實情報共享機制,簽訂一份合作範圍包括無人機、太空船以及海洋和海底安全的《地理空間合作基本交流與合作協定》(BECA)。這場自2018年以來持續舉行的年度安全對話,旨在鞏固印美戰略與軍事合作關係。在此之前,印美之間分別於2016年和2018年簽署了《後勤交流協定備忘錄》(LEMOA)和《通信兼容與安全協議》(COMCASA)。亞洲時評指出,在中美貿易戰和中印邊境衝突持續緊張的前提下,為了抗衡中國,過去以來外交姿態相對保守的印度,當前正積極尋求跟軍事強國結盟。印度近年來向法國購買軍用飛機,大大提升了印度空軍作戰能力。另有消息稱,印美三項安全合作協定簽署後,雙方可能達成更多的對美軍購項目。
泰國媒體分析認為,東盟在大國博弈中具有戰略性重要意義,不管是中國龍騰飛還是美印日澳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擴大影響力,都需要東盟給予合作,東盟因此成為各方爭取的對象。作為“四國集團”主要成員之一,日本首相菅義偉 (Yoshihide Suga)上周將任期內第一次出訪目標鎖定為東盟成員國---越南和印度尼西亞。對此東南亞媒體普遍評論日本重視跟東盟發展外交、安全和經濟合作。據澳洲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公布2020年版“亞洲實力指數”評估結果,這項包羅軍事、經濟、文化、外交、網絡防禦、經濟關係、未來資源乃至復原力在內的綜合指數指出,美國蟬聯第一,中國第二,日本第三,其後依次為印度和俄羅斯。值得注意的是,印尼排名第十一,越南排名第十二位。
隨着印太戰略步驟持續邁進,坊間消息盛傳印度與美國分別在馬六甲海峽(Strait of Malacca)和關島(Guam)加強軍事部署。此外,東盟成員國印度尼西亞與法國的戰略合作也取得新進展。印尼雅加達消息透露,近日在法國訪問的印尼國防部長帕拉博沃(Prabowo Subianto)與法國國防部長佛羅倫薩.帕里(Florence Parly)會晤後傳出消息稱,雙方加快了印尼-法國國防協議(DCA)的細節磋商,爭取今年底完成簽署步驟,以作為印尼-法國建交七十周年紀念獻禮。該協議內容涵蓋全方位海洋軍事合作、維護海域安全、打擊恐怖主義、人道主義救災、教育與軍事訓練等,印尼與法國自2013年以來每年透過“印尼-法國國防安全對話”平台開展廣泛的雙邊軍事合作。
另一方面,當前形勢下中國與俄羅斯的雙邊合作關係也呈現不斷強化趨勢,俄羅斯總統普京 (Vladimir Putin) 22日公開講話證實,中俄在軍事、能源、經濟領域正在加深雙邊合作,雙方還定時開展海陸空聯合軍事演習。迄今為止中俄之間尚未結成軍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