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思想文化長廊

人文之光:愛拉斯莫的驚人之作——《愚人頌》(三)

發表時間:

人文之光——愛拉斯莫的生活與思想第十一節 愛拉斯莫的驚人之作——《愚人頌》(三)「提要」愚夫人向世人展示她給人類帶來的各種福祉,在人一生的各個階段,都因為有她存在,才使人能夠享有幸福。她尖刻地譏諷那些假裝正經的宗教人士,揭露他們主張禁慾,只是為了讓自己獨佔快樂。

荷蘭街頭的愛拉斯莫塑像
荷蘭街頭的愛拉斯莫塑像 © 網絡圖片
廣告

問:好,我們再聽聽愚夫人有何高見?

答:她的高見可不少呢。她宣稱,她給人類的第一個恩惠就是生命本身,因為生命是慾望、衝動的結果,如果你是一個充滿了算計、理智考量的聰明人,但是你卻壓抑着你的生命的活力,不在衝動和慾望中尋找男女之間的本能的快樂,那麼就不可能有生命的產生和延續。這就像我們常說的,在愛戀衝動中,人往往都是傻子。而生命就在這傻中孕育和誕生。這種傻帶來生活的快樂和幸福。

愛拉斯莫借愚夫人之口說,“如果人類預先充分考慮了家庭生活所帶來的諸多的麻煩,像那些聰明人所樂於去做的事情,那麼人類還會愚蠢到迫不及待地往家庭婚姻的陷阱中跳嗎”?而且傻大姐還故意問,人憑什麼孕育後代?靠他的臉、眼睛、手、耳朵?不是的,人孕育生命的器官是奇特古怪、粗俗不雅的,所以人對此諱莫如深,可其實如果你不故作矜持、假裝正經,你就該知道,正是這不高雅的器官才是真正的生命之源。我們在奧賽博物館就有一張庫爾貝的名作,名字就叫《生命之源》。

愚夫人這一問,其實揭露了一個事實,原始時代的人類,本來有一種自然的生殖崇拜,遠古時人把男女生殖器官當作神明一樣崇拜。在《舊約》《創世紀》中,天堂中的亞當、夏娃是沒有羞恥感的,也沒有禁忌。他們受撒旦誘惑,偷食智慧之果,才知道了男女之大防。照愚夫人的看法,人是因為有了知識,不再傻,才有了麻煩。自然並不邪惡,原罪是違背了自然的後果。愛拉斯莫在這裡借愚夫人之口,是在宣揚他的人道主義,他的目的是直接批判帶有苦修主義傾向的教會所實行的禁慾主義。

問:在那個宗教勢力極其強大的時代,他這樣公開宣揚自然,是需要相當勇氣的。

答:當然。你看他似乎在開玩笑,其實他是相當勇敢的。所以,他要找這麼一位傻大姐來替他講話。而且他還進一步抨擊和揭露宗教界人士的虛偽,因為當時的羅馬教廷極其腐敗,有好幾位教皇都養情婦有私生子。可正是他們,有一副神聖不可侵犯的樣子。為了讓信徒為他們的荒淫腐化的生活買單,他們大賣贖罪券,所以才有馬丁·路德出來造反。不過愛拉斯莫是以另外一種方式,讓他筆下的這位愚夫人瘋瘋癲癲地說出大實話。她說,“我告訴你們,禁慾主義者的確嚴厲譴責並且表面上放棄感官快樂和肉慾享受,但是這只不過是他們耍的一個騙人的花招而已。

他們讓別人放棄感官快樂和肉慾享受,只不過是為了自己更好地獨自享受那種所謂的禁慾生活。我敢說,如果生活中沒有那種傻得可愛的感官快樂來調劑平衡,那麼這些禁慾主義者也不得不承認,人生就是一個充滿憂鬱、單調乏味、令人討厭、無法忍受和十分艱難的過程”。這話說得夠尖銳,揭露那些高大上人士的偽善,真是淋漓盡致。這類人其實從來沒有消失過,我們就親眼見過多少共產黨的高官就是這副嘴臉。

問:所以咱們聽友很容易體會這一點。

答:愛拉斯莫的用意就是讓所謂的愚夫人說所謂的蠢話,其實都是些聰明話,對社會有極強的批判性,聽的人哈哈一笑,回過頭來一琢磨,噢,原來是話裡有話。好,下面愛拉斯莫就讓這位傻大姐開始嘲笑理性。在他看來,如果宣揚理性要戰勝人的感性,壓抑人的感性,那麼人的世界就會變成一個枯燥、無味,甚至是殘酷的世界。所以在二十世紀,法蘭克福學派的思想家,就提出工具理性的概念,實際上他們對理性擴張的批判,愛拉斯莫在五百年前就意識到了。傻大姐來問大家,為什麼我們會說小孩可愛呢?就因為他們是天真未鑿,是一個自然人。

我們會說,這個傻孩子!這話中就帶着喜愛,所以恰因為傻才可愛。愚夫人說,如果有一個孩子,人沒長大但是已經詭計多端,那你肯定不會喜歡他。所以愚夫人就誇口說,“幸福快樂除了從我這裡獲得之外,是不可能再從其他地方得到,因為要得到幸福快樂就必須摒除一切理性,做到內心寧靜,這些只有我才能給你們”。愚夫人口中的所謂理性,實際上是指那種專門針對人的自然慾望的宗教信條,它是一種無形的精神鐐銬,它造成人的憂鬱、沉重、苦悶,剝奪了人自然天性中追求開放和快樂的衝動。它讓社會生活變成處處受人監管的牢房。

所以,傻大姐說,這樣的社會,“有本事將人類變成樹木、鳥類、昆蟲,甚至將人變成毒蛇,它破壞了人類身體的原有結構,使人不再成其為人”。而愚夫人卻要讓人重新煥發自然的活力,她相信人間的幸福,生命的煥發,都要倚賴於畫定理性的界線。所以她說,“沒有我的出現和幫助,世間的一切都是不可忍受的。仁慈的大自然意識到,在創造萬物之始,就要在創造物身上給愚蠢和辛辣的諷刺留下位置”。

問:她這是要給人的激情和感性爭取生存權吧?

答:是的。我們很容易就能明白,一個社會它如果是被一套統一僵死的教條統治着,人的精神活動,都要向這些教條看齊,而這些教條,不管是宗教的,還是某種意識形態的,它不給人一點隨心所欲、自由自在的空間,這個社會一定是個讓人痛苦的社會。在愛拉斯莫的時代,是通過龐大的教會系統來管制個人,而在當今的時代是靠網絡審查和防火牆,來剝奪個人的自由空間。它們的結果是同樣的,就是製造痛苦。愛拉斯莫借愚夫人之口說,“斯多葛派認為智慧就是要受理性的指導,而愚蠢卻受激情驅使,但是上帝在用泥土造第一個人之時,卻放進一磅激情,卻只有一盎司理性。否則,人類的生活就是極其單調、枯燥和死氣沉沉”。

在前面我們講蒙田的時候,我曾給聽友們介紹過斯多葛學派的觀點,那就是生活在理性的節制與沉思之中,摒棄塵世的生活。這些思想被早期基督教中的那些沙漠教父吸取,這些苦修者們在大沙漠中過着極其簡單的生活,像他們之中最著名的聖安東尼,修行到把饑餓當成恥辱,把塵世生活看成罪惡。愛拉斯莫堅決反對這種苦修主義,他對人類的塵世生活抱着肯定的態度,在他看來,上帝的救贖一定是給那些充沛、飽滿的生命的。所以人的七情六慾都有正當存在的理由。

信仰和世俗生活,理性思考和感性體驗的合一,才是一個正常的人的生活。他借愚夫人之口,實際上表達的是當時社會中已經涌動着的人追求更美好的塵世生活的願望。那就是人的覺醒。所以《愚人頌》這部書在當時的歐洲極受歡迎。好,今天我們先談到這兒,愛拉斯莫還要讓愚夫人說很多聰明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