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世界報

當中國入睡的時候

發表時間:

經濟學家帕特里克·阿圖斯(Patrick Artus)在法國世界報網站上刊出一篇文章,標題是:當中國入睡的時候。帕特里克·阿圖斯是法國外貿銀行-那提西銀行(Natixis)的經濟顧問,他在這篇專欄文章中分析了可能會阻礙中國經濟飛速增長的人口和經濟因素。

法國世界報
法國世界報 RFI
廣告

文章首先指出,中國從新冠危機中崛起的速度比經合組織的國家要快得多:2020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為2.3%,美國為負3.5%,歐元區為負6.8%;預計2021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將是8%,美國將在6%到7%,而歐元區將只有4%到5%。另外,2020年底的時候,中國的GDP和2019年底相比增長了7%,而歐元區則是下降了5%。

文章寫道,中國和歐美的巨大差異,來自於中國對新冠危機的更好管理以及中國大規模的財政刺激計畫,特別是基於地方政府的投資:2020年第四季度,包括建築物和基礎設施的建設投資在一年中增長了10%。因此,許多觀察家尤其是中國領導人都有中國經濟優越於經合發國家的感覺。

但是,世界報文章的作者又指出,我們不能夠忘了,中國的中心問題是其增長潛力的急劇放緩。在2010年代初期,中國經濟的增長潛力被認為是每年11%。2020年代初期,這一數字下降到每年5%。2020年代末期的情況又將是怎樣的呢?

文章繼續寫道,中國將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人口老齡化。2010年代初期,2064歲之間的勞動人口每年增長1.8%,但自2020年代初期以來,勞動人口則是每年下降0.2%,預計到2020年代末期時,每年下降將達到0.7%。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大大降低了中國的生育率,雖然近年來對生育的限制有所減輕,但生育率仍然沒有恢復。

文章繼續寫道,中國將面臨的第二個問題是生產率提高的演變趨勢。從2004年到2010年,中國生產率提高得非常快,每年約為9%;目前在每年4%左右。這個速度還會進一步放慢,原因有幾個。

首先,中國追趕經合發國家生產率的潛力正在減弱。2000年代初期,經合發國家的人均GDP是中國的六倍。差距現在縮小到了2.5倍。中國追趕生產率的速度必然會放緩,特別是,經合發國家對知識產權和技術轉讓的疑心越來越重。

第二,中國的資本結構存在危險的扭曲。2000年代初期,建設投資占GDP25%,今天占35%。與此同時,儘管中國近年來宣布了重大的技術發展計畫,但是,非建設性投資在2000年代初期占GDP17%,現在僅占15%。

因此,繼續在新基礎設施上投資的政策扭曲了資本,建設性資本顯著地主導着生產性資本,而建設性資本的獲利能力遠低於生產性資本特別是技術資本,因此生產率的提高將會受到制約。

最後,中國政府的經濟戰略也讓人擔憂:中共領導人不斷重申的信息是,技術進步和經濟增長將圍繞着國有企業的發展。這些企業在2000年代初占GDP30%以上,現在占22%,而且還在不停地下降。技術進步和創新能來自於共產黨管理的大型國有企業呢?還是能來自於私營初創企業呢?中國國有企業的效率並不高:其資本回報率目前為4%,並且一直在下降,而私營上市公司的資本回報率約為10%。

瀏覽其他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