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世界報

北京對歐盟反制裁,中歐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

發表時間:

歐盟對中國進行有目標的制裁,引發中國反制裁,中國並呼籲歐洲人“停止教訓別人,停止干涉別國的內政”。這是法國世界報周二長篇處理的一個內容。

法國世界報
法國世界報 RFI
廣告

世界報相關的文章寫道,歐洲對中國展開攻擊。歐盟使用它的“有目標制裁”這一新工具,於3月22日星期一在與美國、加拿大和英國部分協調的情況下,在布魯塞爾宣布了一系列針對包括中國在內的7個國家的制裁措施。這是1989年天安門廣場鎮壓導致歐洲採取武器禁運以來的第一次。

這一次,歐盟27國外交部長會議結束時頒布的包括凍結金融資產和旅行禁令在內的制裁措施,針對的是鎮壓新疆維吾爾族穆斯林的行為。

世界報的文章指出,值得一提的是,歐盟制裁的人員中,沒有陳全國,但是,自2016年8月起擔任中共新疆書記、自2017年以來擔任政治局委員的陳全國卻被視為是新疆所實施政策的主要構架者。

歐盟的制裁引發了中國當局的憤怒,中方迅速召見了歐盟駐北京大使Nicolas Chapuis)。中國外交部周二在一份聲明中說,中國外交二號人物秦剛已告訴歐盟,歐盟必須承認其錯誤的嚴重性,並在進一步破壞與中國的關係之前糾正這一錯誤。世界報的相關文章表示,北京的反應首先標誌着局勢進一步升級了:實際上,歐盟僅僅制裁了四個政策執行人,但中國卻對在新疆問題上衝在前邊的四個組織和十個人進行了報復。在中國領導人的眼中,這些組織和個人“嚴重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和利益,惡意傳播了謊言和虛假信息”。

在制裁的同時,北京還發出了威脅:要求歐盟“必須停止就人權教訓他人或干涉其內政”。北京還要求歐盟必須停止雙重標準的虛偽做法,停止繼續犯錯誤。否則,中國將堅決地做出其他的反應。”

歐盟高級外交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認為,北京的反制裁措施是“令人遺憾和不可接受的”,“不會改變歐盟捍衛人權的決心”。這位外交官說,“中國沒有對歐盟的任何關切作出回應,而是在蒙住自己的臉。”

在巴黎,中國大使盧沙野被法國外交部召見,中國駐荷蘭大使也受到了荷蘭政府的召見。法國當局譴責北京的反擊措施以及最近對法國研究員邦達茲(Antoine Bondaz)的言詞“侮辱”,是“不可以接受的”。

世界報的文章還指出,在中國和歐盟發生爭端的同時,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對中國進行為時48小時的訪問。拉夫羅夫在會見中國媒體時說,美國的制裁是“輕率的”,並呼籲北京與俄羅斯在科技方面進行更多的合作。他還重申了,俄羅斯要求中國加入推廣在國際貿易中可以取代美元的那些貨幣。

與此同時,歐盟在“評估”與俄羅斯戰略關係召開峰會前三天,也向莫斯科發出了信息。“有目標的制裁”是歐盟於2020年12月針對侵犯人權行為制定的。這一歐盟制裁新機制的第一次使用是在一個月前,針對的是參與俄羅斯反對派人士納瓦尼(Alexei Navalny)審判案的四名高級官員。這一次,它被用來針對參加車臣鎮壓的兩名領導人。

另外,星期一,朝鮮、利比亞、厄立特里亞和南蘇丹也都是歐盟“有目標制裁”這一工具的目標國。關於緬甸,軍政府領導人、九名軍官以及選舉委員會主席現在也都被列入了歐盟的黑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