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報紙摘要

北京頂着“逆風”擬定下一個五年計畫

發表時間:

中國共產黨第19屆5中全會周一開始在北京舉行。本次會議將推出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第14個“五年計畫”。《回聲報》周一在頭條新聞的重要位置刊出該報駐京記者的報道,介紹了本次會議關注的話題以及中國政府對中國經濟展開全方位掌控的情況。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回聲報》指出:中共19屆5中全會在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在北京召開,將制定2021-2025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路線圖。面對自身模式因貿易戰而受到削弱的現實,中國希望更多地依靠國內市場並獲得技術自主權。中國的決策者們在2015年起草上一個“五年計畫”時曾表示:國際環境“空前複雜”。現在看來,此話說得過早。新冠疫情給經濟帶來的壓力為毛時代結束之後前所未有,加之與美國的抗衡局面也達到冷戰以來最嚴重的程度,以及美國大選在即:正是在這樣一種極端不確定的情況下,中共第19屆5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在治理疫情中增強了實力的中國主席習近平發出警告:要警惕來自外部的“逆風”。

報道引述花旗集團經濟學家余向榮的觀點指出:與第13個“五年計畫”相比,對發展條件的評估可能更為謹慎。五年前,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日益凸顯,卻尚未演變為貿易戰。從中國國內角度看,各項挑戰十分緊迫,迴旋餘地卻在縮小。

下一個“五年計畫”的細節將於明年3月由人大會議公布。經濟學家們預計:(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將維持在5,5%左右,肯定低於第13個五年計畫中所設定的每年6,5%的增長數字。“雙重循環”的概念可能成為未來五年中國新的經濟模式。面對“逆風”,習近平的中國打算更多地依靠其龐大的國內市場並在技術上獲得自主權。

全球經濟因新冠疫情而衰退,以及華盛頓對華為供應鏈的制裁凸顯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脆弱性。乍一看,這種“雙重循環”酷似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北京頒布的重新平衡戰略,相關戰略的宗旨是減少中國對出口的依賴。不過,根據那提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師Alicia Garcia Herrero 的觀點,當時,中國似乎仍對世界開放,多邊主義正在盛行。如今,中國打算通過國內生產、而非進口來滿足內需的增長需求。北京的做法肯定會引發日本、韓國或德國等出口商的憂慮。

法國智庫蒙田學院的資深研究員弗朗索瓦·顧德明注意到:中國並非首次提出“自主”的主張。“中國製造2025”計畫已將重點放在戰略產業的創新與升級上。面對西方國家的非議,這項計畫暫時被擱置一旁。但是中國的野心依舊,甚至因美國的制裁而進一步加強。

報道最後指出:習近平主張的“雙重循環”,就是要加強內需,同時又不拒絕出口、也不向外國投資者關閉大門。恰如毛澤東曾經說過的那樣:中國必須要用“兩條腿走路”。

共產黨加緊對經濟的掌控

《回聲報》駐京記者在另外一篇報道中披露了北京加緊掌控經濟的情況。報道指出:習近平政府正在加強全方位地統治,商業界也不例外。公營企業與民營公司之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

當年,鄧小平在中國推動經濟改革時曾發出“富裕起來”的呼聲,40多年後的今天,習近平向企業界人士傳遞的是完全不同的信息,上個月,中國主席向民營企業發表指示,要求他們對黨忠誠,並且牢記是誰為他們創造了聚斂財富的機會。

該報指出:通過對新冠疫情的管控,中國對自身的經濟體系更加充滿信心。作為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面對空前挑戰的背景下,民營企業必須堅定不移地忠誠於共產黨。政府則推出針對民營企業年輕高管的教育計畫,並向他們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機會。國營企業則在共產黨確立的戰略部門佔據主導地位。

瀏覽其他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