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與發展

美中競爭 環境問題堪憂

發表時間:

2020年9月聯合國大會例行會議期間各國領導人分別視頻講話,美中在環境等問題上交鋒引人關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本屆聯合國大會上承諾,中國將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國是世界排行首位的二氧化碳排放國,習近平的講話出人意料。隨後美國總統特朗普總統回應道一些人忽視中國環境問題而只重視攻擊美國。而法國總統馬克龍則表示,面對着這次自聯合國成立75年以來規模前所未有並迅速席捲全球的覆蓋衛生、經濟、社會和安全多個領域的衝擊,我們的勇氣經受了極其嚴峻的考驗。

法國總統馬克龍9月聯大視頻發言
法國總統馬克龍9月聯大視頻發言 © Rick Bajornas
廣告

中國加大環保力度

中國政府近期提高對環保的承諾,加大對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資的投資,根據全球能源轉型地緣政治委員會的數據,中國2017年佔全球投資總額超過45%,但迄今為止沒有明確證據表明,習近平出台的更嚴格、更集中的執法措施在治理污染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

根據最新統計顯示中國的鋼鐵產量在2014年達到峰值後連續兩年下降,但是從2017年以來再次上升。2018年中國煤炭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一半,同時中國媒體消耗量有鎖下降,就是煤炭在中國能源消耗總量中所佔的比例略有下降,2018年首次下降到60%以下。

根據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2020年6月的最新消息顯示,中國在建或規畫中的煤電裝機容量超過了美國或印度的現有裝機容量,達到249.6兆千瓦。

隨着2020年9月份以來新冠疫情似乎在中國結束,中國政府加大刺激經濟復蘇力度,導致煤炭使用激增,隨之而來的污染也隨之增長。

在2020年的上半年,中國發放更多的火力發電廠建築許可也比2018和2019年都要多。根據總部位於芬蘭的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的數據,到2020年 5月,中國四種空氣污染物的濃度超標。

旅美中國學者黃嚴中分析指出,習近平2020年9月份在聯大宣稱的中國到206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有可能是受到庫茲涅茨曲線設想的環境版的啟發,就是在經濟發展的早期階段,增長可能會導致污染的增加和環境的退化,但是隨着生活水平提高,人均收入提高後,就會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不少專家認為,要讓這個理論在中國奏效,北京需要轉變依靠發展重工業的增長模式,擺脫對依靠重工業,特別是煤炭工業增長的長期依賴,從而減少甚至逐漸擺脫對煤炭的依賴。

美國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後,讓美國退出了2015年達成的巴黎氣候協議,輿論認為此舉也進一步削弱了華盛頓在環境問題上的信譽。該協議由奧巴馬政府簽署,根據該協議,美國承諾減少碳排放,並為綠色氣候基金提供30億美元資金。在國際層面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在2020年9月聯大例行開幕會議上,在環境問題上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那些攻擊美國環境記錄而忽視中國嚴重污染的人,對環境並不感興趣。他們只想懲罰美國,對此總統不會容忍的。

在美國國內同樣,特朗普政府在國內環保法規上也在不斷倒退:政府廢除清潔電力計畫,該計畫承諾重振煤炭行業和石油鑽探行業的限制等環保措施。

美國削弱氣候方面的影響力

美國和中國之間不斷加劇的緊張關係,目前美國已經正式撤出了《巴黎氣候協議》也削弱美國在世界環境方面的影響力,中國提出雙循環,以“國內的大循環”為主經濟發展模式,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對外貿的依賴。隨着中國在經濟上變得比以前更加封閉,華盛頓對中國的發展和環境標準的影響力很可能會繼續下降。

不少中國人關注美國駐中國使館發表的空氣質量數據,但是隨着美國與中國在外交上的緊張,雙方互關總領事館,美國駐中國的成都總領事館隨之關閉,也讓當地人缺少參照,只有中國政府發表的空氣質量數據。

中國的環境惡化對美國也沒有好處

數據顯示亞洲的空氣污染造成美國部分地區臭氧濃度上升。2014年一項對中國2006年空氣污染數據的研究發現,當橫跨太平洋的風強勁時,中國的污染漂洋過海,讓美國西部地區空氣中4%到6%的一氧化碳含量,高達11%的黑碳污染,以及12%到24%的硫酸鹽濃度。美國科學家認為曾表示,來自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的空氣污染物可能“讓美國的冬天更冷、雪更大。

製造大國 產生污染

中國是世界製造業大國同時也是污染和受害大國。2010年,中國的出口行業造成180萬噸:PM2.5微粒,其中的60%來自給美國和屬於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其他國家生產的出口產品。今年5月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在2012年出口到外國的最終消費讓中國與工業有關的二氧化碳排放增高14.6%,而美國、香港和日本是中國產品最大進口地區。

不少專家和環保人士認為美中之間的貿易戰,在環境保護方面,對美中兩國都沒有好處。

馬克龍總統在聯大講話中環境問題

馬克龍總統在聯大講話對中環境問題做出以下陳述,2020年的世界不能夠僅僅關注中美在經濟,外交等領域的對抗,無論這兩個大國在全球佔有多大的權力,也無論世界各國與中國和美國這兩個國家有着多麼深厚的歷史交往。新冠危機、國際合作框架的瓦解以及環境受到進一步威脅都要求我們重新建立一個新秩序,要求歐盟全面擔負起其應擔的責任,即弘揚其價值觀,倡導其對於未來的主張,並有能力構建新的解決方案,因為我們並非註定要成為一場對台戲中集體失能的無奈旁觀者。

特別是氣候和生物多樣性引起包括世界各地特別是青年人的關注。2020年的12月是巴黎氣候協定簽署5周年,大家共同設定的目標無法達到。馬克龍總統呼籲藉助新冠疫情過後,各國制定復蘇計畫進行綠色轉型,改變現有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模型,向綠色經濟發展模式過度。法國總統呼籲在歐盟的帶動下,用透明自願方式動員各國為減排進行努力。

歐盟承諾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而且歐盟設定在203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減少55%,歐盟計畫在碳排放交易體系,最低碳價等發麵採取更迅速和強有力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