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凌晨,蘇丹發生軍事政變。蘇丹過渡政府中至少有五名高級文官在家中被逮捕,總理哈姆杜克被短暫拘押。蘇丹武裝部隊總司令、蘇丹主權委員主席阿卜杜勒·布爾漢當天宣布解散過渡政府,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布爾汗代表軍方表示,他這麼做是為了在過渡政府分歧擴大的情況下,避免蘇丹“再度爆發內戰”。
三年前,蘇丹發生了一場政變,將統治該國三十年的大獨裁者巴希爾推翻,隨後軍方與當時的反獨裁民間陣營達成了一份權力共享協議,共同組建過渡政府,成立主權委員會,由軍方強人布爾汗擔任主席,政府總理由文官哈姆多克擔任。過渡政府的首要任務是用三年的時間進行民主轉型並計畫於明年七月組織立法大選,然後軍方向民選文官政府交權,完成民主轉型。然而,要一個長期處於軍政獨裁統治下的國家實現民主轉型並非易事。
位於東部非洲的蘇丹是非洲國土面積第三大國,人口4380萬;在南蘇丹獨立之前,它是非洲第一大國。這個古稱努比亞,公元前兩千年已存在的國家,其歷史與鄰國埃及高度重合。公元前751年,蘇丹庫施王國統治者皮耶從入侵埃及的柏柏爾人手中奪取了上埃及,自稱法老,建立了埃及第25王朝,皮耶崇拜古埃及的阿蒙神,在位時修繕了許多因戰亂而損毀的神廟,更復興了古埃及人早已不再修建的金字塔,作爲自己的陵墓。自他以後,第25王朝貴族及後裔們都會將自己的陵墓修建成金字塔。雖然這些金字塔的規模較小,但蘇丹境內至今仍有250多座,蘇丹也因此被視為貨真價實的金字塔國。
公元4世紀,庫施王國被強大的埃塞爾比亞基督教王國阿克蘇姆王國短暫征服。從公元五世紀到十六世紀,努比亞王國一直是基督教文明與伊斯蘭文明相互較量的戰場。公元8世紀中期到11世紀中期,努比亞基督教政治權力和文化發展達到頂峰,被稱為“非洲拜
占庭”,陶器繪畫藝術繁榮發達,婦女享有很高的社會地位;有受教育機會,可以擁有買賣土地。1821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下的埃及總督出兵佔領蘇丹達爾富爾。1899年,英國與埃及簽訂《英埃共管蘇丹協定》,蘇丹正式被英國埃及共管,蘇丹總督由埃及任命,英國人擔任,直到1951年埃及宣布廢除英埃共管蘇丹協定,1956年1月1日,蘇丹正式宣布獨立,蘇丹共和國成立。
蘇丹自獨立後發生了兩次內戰,都與軍政權強力推行泛伊斯蘭主義息息相關。1958年11月,文官政權被兵變推翻,易卜拉欣·阿布德掌權後,在蘇丹大力推行阿拉伯化,打壓南方基督教勢力,頒布意在限制南方基督教勢力的《傳教士法》,南方出現反政府武裝,與政府軍展開游擊戰,直到阿布德政權倒台。1983年,蘇丹總統尼梅瑞宣布在全國實施伊斯蘭教法,引發第二次內戰。此次內戰導致南蘇丹於2011年最終通過全民公決實現獨立。
1989年6月,巴希爾發動政變,推翻民選總統米爾加尼。巴希爾隨後宣布取締一切政黨,控制媒體,解散議會。他本人擔任救國革命指揮委員會主席,兼任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武裝部隊總司令和國防部長。
2018年,蘇丹爆發大規模示威遊行,呼籲巴希爾下台;2019年4月,蘇丹發生軍事政變,鐵腕統治蘇丹近30年的巴希爾被推翻,蘇丹再度處於軍方控制之下。
回到本周的蘇丹政變,蘇丹<國家新聞>報哀嘆,這場危機是文職政府與軍方完全缺乏信任所導致的結果,政變終結了民主轉型過渡期。
蘇丹政治危機發生在民主過渡進程過半的時刻,與軍方拒絕交權不無關係,因為軍權背後有龐大的經濟利益,文官總理曾呼籲對軍隊進行改革,並在政府監督下接管軍隊經營的企業,目前該國80%的資源不受財政部控制,農業電信礦產等多個部門由軍方實際掌控,僅國防預算就占國家預算的12%。在國家經濟
命脈實際被軍方掌控的背景下,政府要振興經濟是不可能的,目前的情況是,礦產旅遊資源相當豐富的蘇丹在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排名中處於170位,是世界最貧窮國家之一。為換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取消債務的財政緊縮政策,使國內通脹達400%,民眾對文職政府怨聲載道。而軍方正可以利用這一不滿拖延政治轉型。喀土穆戰略合作智庫分析師克魯德凱爾向法國《世界報》記者表示,軍方的邏輯是證明蘇丹需要強人治理,因為蘇丹已陷入全面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