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經說過一句話,大意是:“如果一個人對糧食問題一無所知,他就不配做國家領導人。 ”俄羅斯對烏克蘭悍然發動侵略戰爭後,小麥和其他穀物再次成為地緣政治的核心問題。由於兩國在全球農產品市場上都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非洲國家在第一時間就意識到了這一問題。非洲大陸與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農業貿易往來意義重大。
2020年,非洲國家從俄羅斯進口了價值40億美元的農產品。這些產品中大約 90% 是小麥,6% 是葵花籽油。主要進口國是埃及,占進口的近一半,其次是蘇丹、尼日利亞、坦桑尼亞、阿爾及利亞、肯尼亞和南非。同樣,烏克蘭在 2020 年向非洲大陸出口了價值 29 億美元的農產品。其中約 48% 為小麥,31% 為玉米,其餘為葵花籽油、大麥和大豆。
俄羅斯和烏克蘭是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的主要參與者。俄羅斯供應全球約 10% 的小麥,烏克蘭提供全球 4%的小麥。兩國產量相加相當於歐盟各國小麥產量的總和。可以說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小麥出口佔世界小麥出口的四分之一; 2020 年,俄羅斯為 18%,烏克蘭為 8%。兩國也是全球玉米的主要生產國,總產量佔全球 4%。然而,在出口方面,烏克蘭和俄羅斯的貢獻遠超其他玉米出口國;2020年,兩國玉米出口量佔世界玉米出口的14%。俄羅斯與烏克蘭也是葵花籽油的主要生產國和出口國。 2020年,烏克蘭葵花籽油出口佔全球出口的40%,俄羅斯為18%。
俄烏戰爭引發非洲一些分析人士的恐慌,他們擔心衝突升級可能對全球糧食供應的穩定造成嚴重影響。南非斯泰倫博斯大學農業經濟系高級研究員萬迪爾·西洛博(Wandile Sihlobo)日前在<非洲對話>期刊發表文章指出,他的擔憂集中於對世界糧油價格飆升可能造成的後果。其實,2020年以來,全球食品價格已經經歷了一波上漲,南美和印度尼西亞的乾旱導致收成不佳,以及中國和印度的需求猛增是這波食品價格上漲的主要驅動力。
伴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黑海地區這一重要的糧食產區的貿易中斷,將導致國際農產品價格上漲,並可能對世界糧食價格產生極其負面影響。衝突開始幾天後,食品價格就出現了上漲。事實上,在俄羅斯做出入侵烏克蘭決定之前的幾天里,大宗商品已在國際市場大幅上漲;例如:玉米價格漲幅21%、小麥價格漲幅35%、大豆價格漲幅20%,葵花籽油價格漲幅11%,創下2015年以來的新高。
另據法國<世界報>相關報道,高度依賴俄羅斯和烏克蘭小麥供應的非洲國家,如阿爾及利亞、埃及等國都在擔心烏克蘭港口關閉,黑海交通中斷會出現兩國糧食出口受阻的局面。
2 月 28 日,埃及在僅收到三個報價(法國和美國)之後,自星期四以來第二次撤回了採購小麥的招標,因為價格太高。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小麥進口國,這個擁有 1.02 億人口的國家只有 9 個月的糧食儲備。雖然埃及的糧食供應來源不止上述兩國,但 2021 年,其小麥進口的 50% 來自俄羅斯,30% 來自烏克蘭。埃及的國家小麥儲備主要用於為 7100 萬埃及人提供麵包補貼。開羅當局原本準備削減這項補貼,但由於擔心引發該國七十年代曾經發生過的“麵包騷亂”而暫時放棄了那麼做。
對於世界第五大穀物進口國和非洲第二大小麥消費國的阿爾及利亞來說,供應中斷或價格飆升也將出現在一個非常微妙的時刻。該國小麥進口以前完全依賴法國市場,近年來轉向俄羅斯和烏克蘭尋求價格更有競爭力的供應商。在全球食品價格上漲和社會緊張局勢的背景下,該國目前只有六個月的糧食儲備。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提供的數據,過去五年,阿爾及利亞70%的糧食消費依賴進口。
非洲各國農業部門的所有參與者都在密切關注黑海地區局勢的發展。鑒於非洲國家對糧食進口的依賴,在短期內,各國可能會通過物價飛漲而不是基本必需品的實際短缺來感受俄烏戰爭的後果。但隨着戰爭的延續,海運的阻斷,在加上非洲多國因乾旱造成的糧食減產,勢必引發部分地區的糧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