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分析

香港改選制 愛黨者治港

發表時間:

中國人大周四通過修改香港選舉制度。法新社報道說,無視歐美警告,大約3000名中國人大委員舉手通過香港選舉改制,無人投票反對,只有一人棄權。

中國全國人大11日閉幕當日通過修改香港選舉制度
中國全國人大11日閉幕當日通過修改香港選舉制度 AP - Sam McNeil
廣告

不少觀察人士同意,改制後,形同完全阻斷了香港民主派人士進入議會之路,在中國人大公布的九項決定中,首要的是一條是“愛國者治港”,分析人士認為這等於抽取了基本法規定的“港人治港”的內核,背棄了北京自己答應的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的承諾。

法新社援引評論指出,通過修改選舉制度,北京在取代香港立法會推出『港版國安法』之後進一步延伸對香港的系統性控制。新通過的法律旨在增加“選舉委員會”的角色,而這個委員會服從於北京,這個委員會之前已可以直接指定一半以上的立法會議員。修法保證北京當局在立法會任何時候都擁有多數。

中國人大的九項修改,除了愛國者治港是核心外,負責香港特首和立法會議員提名事務的選舉委員會將由四個界別增至五個,人數將由1200人增至1500人,新增的300個席次由親中的香港人大和政協委員出任;特首候選人須獲得選舉委員會不少於188名委員聯合提名,五大界別中每個界別參與提名的委員不少於15名。

立法會議員的立法會議員席位由目前70席擴增至90席,通過選舉委員會選舉、功能團體選舉、分區直接選舉三種方式產生,原來70議席,35席直選,35席功能組別,後者除了5席可由民選區議員提名、參選外,其他席位建制派佔優勢。根據原來的機制,民主派如果得到三分之一以上選票,就可在立法會構成“關鍵少數”,就有可能推翻當局如要推行存在普遍爭議的提案。但增加席位後,直選比例降低。

另外一項關鍵的決定是設立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確保特首和立法會候選人資格符合香港基本法和香港國安法規定。這一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擁有很大權力,審查候選人資格原來只看是否符合基本法,現在還要看是否符合港版國安法。很明顯,改制後,香港特首和多數立法會議員的產生將由政府主導,香港反對派很難在立法會起到制衡作用。

香港特首林正月娥則對此高調歡迎,稱人大決定“完全合憲合法”,“政治體制是中央事權,而選舉制度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她和特區政府管制團隊支持和感謝相關決定。特區政府其他高官也是一應附和。

但是香港民主黨主席羅健熙認為,北京的做法使香港議會更加失去代表性,更加失去民意支持,更加失去民意代表的角色。對香港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損失。香港民主黨前主席劉慧卿認為,九項決定不僅僅是對香港民主派的打擊,而是對香港和一國兩制的全面打擊。她尤其不能理解所謂“愛國者治港”的原則,她認為自己和所有的民主派都是愛國者。

台灣陸委會則批評香港選制修改是“愛黨者治港”,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表示,“中共推行愛國者治港,其實是中國共產黨直接治港,也就是所謂的‘愛黨者治港’,最終將遭歷史及人心的嚴格檢視”。

其實,北京對此已毫不掩飾。“愛國者治港“的內涵是什麼?中國外交部駐港公署特派員宋如安解釋說,“我們講愛國,並不是說愛一個文化的、歷史的中國,而是愛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他補充說,“愛國者必須尊重中國共產黨”,…“我們將考察候選人是否符合這些標準”。

觀察人士對此頗感驚訝:中共宣揚民族主義時口頭上動輒“中華幾千年文明歷史……,在聲索領土時常常打出“自古以來就屬於中國“的說辭,現在,為了控制香港,迫人臣服中共,把文化歷史的中國與中共統治幾十年的中國一刀兩斷,把國與統治這個國的一黨混同,可謂欺世之談,恐怕中國人民終究也難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