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中國/科技

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使用中國應用可導致個人信息泄露

德國憲法保衛局局長托馬斯·哈爾登旺資料圖片
德國憲法保衛局局長托馬斯·哈爾登旺資料圖片 © 路透社圖片

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在周四發布的“2019年度憲法保衛報告”中警告稱,任何使用網絡支付等中國科技公司服務的德國消費者,其個人信息可能會最終落入中國政府的手中。

廣告

隸屬於德國內政部,主要負責德國國內安全事務的聯邦憲法保衛局在當天發布報告中指出,中國政府對於在德國運營的中方公司諸如騰訊、阿里巴巴或其他網絡應用,包括網絡支付、無線通訊,甚至單車共享等公司儲存在中國的信息資料具有監控和使用權限。報告認為,德國公眾的個人信息經過中國公司後並不安全,因為中國政府依照其法律,有權要求任何公司提供數據。

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局長托馬斯·哈爾登旺(Thomas Haldenwang)指出,任何在德國的消費者當使用中方上述系統後,都不會對其個人信息在中國遭到濫用而感到驚訝。據美聯社報導,德國聯邦內政部部長澤霍費爾(Horst Seehofer)當天也就該報告內容表達擔憂。他強調,德國目前所考慮是否使用華為電訊設備的問題,其實已進入“政治決定”的狀態,而面對中方大舉收購關鍵基礎產業,德國更面臨綜合性的威脅。

另據德國之聲報道,德國防長卡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8日在參加由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與歐盟合辦的線上國防論壇上,對德國當局被指就中國侵犯人權的行為持有“曖昧”的態度加以辯解。

論壇上,卡倫鮑爾雖然再度重申人權的重要性,但是卻也為德方用詞不強烈的做法辯護。她說,“我們知道用強烈用語很簡單,也給你自己的心裡感覺良好。但是我們也知道這樣的做法會截斷所有聯絡,妨礙後續可能產生的影響。”

卡倫鮑爾稱,“雖然德國可能不是一直都是說話最大聲的一個,但是在幕後跟中國討論人權。”她拿德國在冷戰時曾經用此方式協助中國異議人士為例,認為在國際組織展現立場對捍衛價值來說雖然重要,但是也要反思說出強烈用詞究竟只是讓自己感覺良好,還是真正對事情解決有幫助。而被論壇主持人問到德國是否會有實際措施協助港人時,她則未給予正面答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