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大學制定新的原則以減少國際參與風險:不能忽視地緣政治現實
發表時間:
據英國《金融時報》10月1日報導,在劍橋大學因與中國的聯繫而受到抨擊後,校方將在締結國際協議中引入維護學術自由和國家安全的一套新的原則。
劍橋大學副校長斯蒂芬·圖普(Stephen Toope)周五宣布,在“政治緊張局勢加劇”的情況下,為學生和學者提供與“不認同英國對民主和法治的承諾”的國家合作時的一套新的原則。報導指,此舉是在英國大學努力平衡可能面臨的國家安全威脅和威權政權風險,以及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發展金融和研究關係的需要。
圖普在對劍橋大學的年度講話中提出,當今“日益複雜”的世界“需要更多的國際參與,而不是更少”,同時承認大學在建立海外夥伴關係方面 “不能天真”。他強調,“我們不能忽視地緣政治的現實,但我們也不應該被這些現實束縛住”。
圖普的講話稱,“我們新的國際參與原則將使我們能夠與世界各地的合作夥伴一起追求有影響力的研究和教育;同時讓我們有信心,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條件,並在符合我們價值觀的情況下做到這一點。” 報導指,今年9月,劍橋大學因劍橋大學中國管理研究中心(CCCM)的高管與中國電信巨頭華為公司之間的聯繫而受到英國輿論的關注和批評。
曾擔任英國保守黨黨魁的伊恩·鄧肯·史密斯(Iain Duncan Smith) 議員周四表示,劍橋大學是“所有(英國)大學中在對中國的依賴方面最嚴重的冒犯者”,並補充說中國政府在許多機構中有“滲透”。他說,“減少並最終打破與中國的這些聯繫是唯一的辦法”。史密斯說,有太多的英國大學“對其中國學生的間諜活動視而不見”。
報導指,劍橋校方堅稱,劍橋大學中國管理研究中心“從未收到華為的錢”。其表示,“以中國商業管理為專長的個人會與在英國自由經營的領先中國公司有聯繫,這應該不足為奇”。在周五公布的一套新的原則中,劍橋大學提出,校方將開展培訓,幫助學生以及研究人員認識和避免國際合作中的風險,並處理潛在的監視威脅。該指導方針還承諾評估劍橋大學將達成的所有新的國際協議,以確保這些協議維護學術自由的原則,並提高對任何捐贈的透明度和審查。
劍橋大學網站周五還刊登了發表的圖普撰寫的題為“駕馭國際交往的複雜性”的文章。圖普寫道,“如果我們真的要征服我們世界面臨的主要挑戰,國際參與是必不可少的。但我們在這樣做的時候,必須睜大眼睛看清一系列複雜的潛在風險。”他說,“在國際動蕩時期,西方大學必須加倍努力,解決全球問題。我們還必須建立與那些不符合西方規範和價值觀的國家的合作夥伴合作的方式,同時保護我們自己的原則和標準。”
圖普說,“劍橋大學的使命是‘通過追求國際最高水平的教育、學習和研究為社會做出貢獻’。正是為了追求這一使命,我們每年都在加強我們的國際參與”。他表示,“但是,我們在這樣做的時候,必須睜大眼睛,面對一系列不斷擴大且日益複雜的潛在風險。這些風險分為五大類:學生和工作人員的安全;對學術自由的威脅;為‘雙重用途’--可能是軍事用途盜竊知識產權;依賴研究經費;以及與政治、社會和文化價值觀與我們不同的合作夥伴合作的最後一個更廣泛的挑戰。”
圖普說,“作為回應,我們劍橋大學已經同意了一套新的原則,它將成為我們國際參與和研究的各個方面的基礎。這些原則將幫助我們的學者避免對安全或學術自由構成威脅的合作,同時給予他們信心和支持,與最廣泛的國際合作夥伴合作,確保產生世界領先的影響。”他說,“我們正專註於為學生和工作人員提供實際幫助,以提高他們對潛在危險的理解--提供關於道德、聲譽或安全問題的隨時諮詢機會。我們還將審查我們所有的國際協議,以檢查它們是否特別保護我們的學者的自由,使他們的研究取得最大的效果,即使在有可能引起爭議的地方。”
圖普說,“另外,我們將提高對可能的知識產權盜竊的認識,以減少惡意使用安全敏感數據或技術的風險。在建立國際夥伴關係時促進盡職調查的現有程序將被整合和加強,以保證研究的開放性。同樣重要的是,我們將加強我們目前對資金來源的審查程序,以確保我們保持強大的機構自主性。”
圖普說,“所有這些工作都是在過去十年中中國與世界關係發生巨大變化的背景下進行的。英國前首相戴維·卡梅倫(David Cameron )宣布的中英關係‘黃金時代’在五年後顯得非常不同,我們西方國家面臨著中國在香港實施國家安全法、繼續壓制少數民族和在南中國海進行劍拔弩張的挑戰。 ”
圖普說,“作為一個具有國際法和人權學術背景的人,我並沒有輕視這些問題,當然,我對所有不公正的監禁、剝奪權利或酷刑感到憎惡,無論在哪裡發生”。他說,“令人遺憾的是,這些做法並不新鮮,它們在全球範圍內都有發生。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非洲、亞洲、南美、歐洲和中東的120個國家參與了具有高度影響力的項目。其中許多是在不認同西方價值觀的地方,但在公共衛生或自然保護等領域的研究可能對人類有巨大的好處。 ”
圖普說,“我和我的大多數同事都認為,價值觀的維護;以及變化的發生是通過參與,而不是通過將自己與困難環境隔絕。順帶一提,這也是英國的外交政策。在最近的《安全、防務、發展與外交綜合審查》中,政府表示,鑒於中國 ‘對我們生活各方面的影響越來越大’,以及它帶來的‘系統性挑戰’,其打算‘更好地了解中國和中國人民’。”
圖普說,“我們在劍橋大學制定的新的國際參與原則將使我們能夠繼續與世界各地的合作夥伴一起進行重要的研究,並仔細考慮風險。這些原則應使我們有信心以我們的方式與中國和其他國家接觸。大學不能也不應該忽視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但我們也不能被它們孤立。”
報導指,劍橋大學東亞研究所中國現代史教授方德萬(Hans van de Ven)認為,校方即將出台的這一最新原則很好地為一線工作人員提供了評估風險的有力指導,並強調了與其他國家的合作夥伴合作的潛在複雜性。他說,“這不僅僅是中國的問題,也是各種國際交往中的問題。”
今年5月,英國政府宣布,各大學將由一個具有國家安全專業知識的專家團隊提供關於建立海外研究夥伴關係的保密建議。管理該小組的英國商業、能源和工業戰略部表示,此舉是為了應對“不斷增長、不斷演變和日益複雜”的威脅,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會使英國容易受到“破壞、不公平的槓桿作用和間諜活動”的影響。
英國保守黨籍議員、同樣也是保守黨中國研究小組成員的柯恩斯(Alicia Kearns)評價說,劍橋大學推出的指導意見是“朝着正確的方向邁出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