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75周年

聯合國教科文:今慶成立75周年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慶祝成立75周年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慶祝成立75周年 AP - Christophe Ena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今天慶祝成立70周年。法新社評論說,1946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廢墟上創建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渴望通過文化、科學和教育來建設和平。如果說這種虔誠的希望沒有經受住現實的考驗,那麼在周五慶祝成立75周年的該組織卻有許多成功之處。

廣告

據法新社說,聯合國教科文的雄心勃勃的座右銘以十種語言鐫刻在位於巴黎總部的石牆上:"既然戰爭始於人的思想,那麼就必須在人的思想中構建和平的防線。

今天周五下午,約28位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將出席在巴黎舉行的紀念該機構成立75周年的儀式。他們將走過最偉大的知識分子訪問過的教科文:在法國方面,人類學家克勞德-列維-斯特勞斯在1952年在此發出了反對種族主義的呼籲。馬里作家Amadou Hampâté Bâ在1960年於此呼籲保護非洲口頭傳統。同年,另一位作家安德烈-馬爾羅(André Malraux),當時的法國部長,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了一個影響深遠的演講:"只有一種行為,無論是星座的冷漠還是河流的永恆淙淙都無法戰勝,這就是人類從死亡中搶奪東西的行為。”

當時的努力是為了拯救阿布辛貝勒神廟,該神廟建於公元前13個世紀,有可能因埃及阿斯旺大壩的建設而被掩埋。但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指導下,這些巨大的禮拜古建築被一石一石地切割出來並被搬移。

法新社說,這個不朽的項目是1972年簽署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著名的《世界遺產公約》的基礎,該公約今天保護着167個國家的一千多個文化和自然遺址。

據法國巴黎索邦大學的研究員、該機構和聯合國的專家莫雷爾Chloé Maurel指出:"在存在了75年之後,教科文組織的記錄是了不起的",特別是在保護遺產方面。據這位歷史學家在給法新社的書面答覆中繼續說道,這更是因為教科文組織一直是一個許多發言者自由表達自己的論壇,一個南方國家宣揚自己的地方。"

然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世紀40年代和50年代 "沒有支持非殖民化運動",因為 "在其最重要的創始成員中,有重要的殖民國家",即法國、英國和比利時,據聯合國教科文自己在2009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指出,教科文不想冒得罪這些國家的風險"。

據莫雷爾說,即使在今天,"尊重政治正確和不冒犯任何成員國的需要,限制了教科文的言論自由。"

縱觀其歷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直試圖通過長期討論的公約來確定標準,如關於版權(1952年)、非法販運文化財產(1972年)和非物質文化遺產(2003年)的公約,這些公約花了60年才簽署。

教科文也經常被批評為缺乏活力和沒有具體成就。

據法國巴黎第八大學講師、關於教科文組織在馬里工作的論文作者Mathilde Leloup說:最初,教科文組織的設計並不是為了運作。據Mathilde Leloup說:"它是一個極其嚴謹的法律性組織,基本上發揮着規範的作用。據她指出,教科文還在資金很少的情況下運作,這 "使其難以在實地開展大規模行動"。其預算每年只有約7億歐元。

然而,在201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使馬里工匠得以修復廷巴克圖陵墓。它參與了摩蘇爾和貝魯特的重建工作,前者在與 "伊斯蘭國 "的三年城市戰中被摧毀,後者在2020年港口爆炸中被毀。

除了美國、以色列和列支敦士登,世界上所有國家都是成員。華盛頓和特拉維夫在2017年退出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因為這個位於巴黎的聯合國組織承認巴勒斯坦是一個成員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奧黛麗-阿祖萊說,正在與美國進行對話,希望美國能重新加入教科文組織。法國人阿祖萊的四年任期已於本周二延長。

據教科文負責傳播總監Matthieu Guével說, "教科文組織是一個充滿項目的年輕女孩:75歲是青春的黃金時期。教科文的新鮮感和創新是完整的。" 他還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埃及的金字塔、中國的長城、馬丘比丘、普遍原則。75年,僅僅是歷險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