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粵港澳大灣區

前國企銀行首席經濟師不看好港深融合反會增加競爭

前交通銀行香港首席經濟師羅家聰18日表示,在外國圍堵中國的大環境下,中國自身難以發展高端科技,香港亦失去作為中國與世界接軌的窗口角色,中港難以再談融合,反而中國被迫發展金融中心,深港只會陷入競爭。

A giant screen shows news footage of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speaking at an event marking the 40th anniversa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Shenzhen Special Economic Zone, outside a shopping mall in Beijing, China October 14, 2020. REUTERS/Carlos Garcia Rawlins習近平,深圳
A giant screen shows news footage of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speaking at an event marking the 40th anniversa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Shenzhen Special Economic Zone, outside a shopping mall in Beijing, China October 14, 2020. REUTERS/Carlos Garcia Rawlins習近平,深圳 REUTERS - CARLOS GARCIA RAWLINS
廣告

中國主席習近平日前趁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南下發表講話,形容深圳是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引擎”,點名要規畫建設好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加強與港澳創新資源協同配合等。

自認因意識形態與銀行管理層出現分歧而被“辭職”的香港本土經濟專家羅家聰表在香港電台舉辦的論壇上表示,深港“不會怎樣融合得到”,香港除了將成本高昂產業程序北移外,中港兩地鮮有“互補”。

羅舉例指出,大灣區光是機場已有5個,“告訴你大家正在爭生意”,認為深港同時提倡推動金融及科技,“我看不是一種合作,不是合作就是競爭”。

羅又指,香港兩大優勢包括作為中外橋樑及金融中心,但當外國不再信任一國兩制之餘,中國在美歐甚至鄰近的日本、印度及澳洲“已經不是friend(朋友)”,香港又遭美國制裁影響,兩大優勢不再。但他相信中共沒有強動機要摧毀香港,只是在外面圍堵環境下要推動內循環,被迫自己發展金融中心。

然而,羅認為大灣區難以發展科技,深圳亦非發展高端科技,反而是推動用於科技企業的房地產,加上美國制裁影響中國晶片研發等,“一被制裁已經呆住,沒得還擊”,而香港投放於科研資源又少,“沒有此方面的教育、學生”,直言大灣區專註推動科研註定失敗。

羅家聰形容,香港人北上發展或內地到港投資,並不算融合,只是單邊流向,又指深圳所謂的無人機科技龍頭企業,實際上也非研創高端科技,有關科技股中的科研內涵不高,直言騰訊僅是手機遊戲企業,“最尖端(科研部份),美國一夾你(動你),你就沒轍”。

羅在他的個人面書專頁發文《香港都有今日了》指出,深圳之所以有今天,部分原因是靠過去多年來香港過氣“陳總”(金融管理局前總裁陳德霖)發行圓幣(人民幣)的政治任務,香港於是就這樣“配合”深圳,在新的數碼平台將人民幣  打造成國際數碼幣,讓深圳成為新的國際人幣金融中心。

羅又指,西方仍稍對香港憐憫的,已不斷走錢:外彙儲備佔M3由佔中後至今年初的46至47%,水平急挫至8月的41.9%。深圳大搞金融、請錢入陸,會有哪些“朋友”上當?外資?這邊外資早已由大陸人主理,吸誰的錢?

羅在文章中最後指出,看來金融也難免要認真貫徹、準確落實內循環,“塘水滾塘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