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德國/政治庇護

德國首次批准庇護一名反修例被控暴動罪中大女生

德國首次批准庇護一名反修例被控暴動罪中大女生,2020年10月19日。
德國首次批准庇護一名反修例被控暴動罪中大女生,2020年10月19日。 © 網絡

一個專門安排港人逃避政治檢控尋求外國庇護的組織“避風驛”(Haven Assistance)在面書上宣布(見圖),德國政府10月14日已批准一名香港中文大學女學生的庇護,取得三年難民身分。這是香港自反修例運動以來,德國首宗向港人提供政治庇護的個案。避風驛的聲明同時指出,女事主在難民營時曾遭職員性侵,涉事者目前已被起訴。

廣告

該名22歲的女生向路透社記者展示德國移民與難民局(BAMF)發出的信件,證名已獲難民資格,對德國政府表示感激。

她表示在去年11月一次示威中被捕,幾天後在沒有告知家人情況下經台灣前往德國。對於要以此方式離開香港,而且可能永遠無法回港,她感到既曲折又難過。

由流亡海外港人成立的避風驛引述該中大女生指,自己曾因情緒問題而需要入院,但她感謝德國政府批出庇護,又表示整個申請過程中,德國政府有提供大部分生活基本需要,如衣食住行及基本醫療服務。她指若德國政府能簡化來自香港的難民申請程序,容許申請人在等待過程中自由選擇居住地點,將會是對香港抗爭者的支持。

避風驛亦感激德國政府,指德國是首個歐洲國家向涉及反修例計動的香港公民批出庇護。避風驛同時促請德國政府及歐盟國家致力完善難民機制,考慮制定全面的救生艇政策。

網媒立場新聞引述“香港監察”高級政策顧問 Sam Goodman 則指,德國政府向該女生提供庇護,表明德國政府致力予保護人權,以及認為在港區國安法生效後,年青人年若留在香港,將面臨政治迫害,任意逮捕和監禁。

Goodman 認為女生在難民營的經歷,反映有需要改革難民政策。他指出,7月時德國及其他歐盟國家同意作為國際救生艇政策的一部分,讓香港青年在歐盟國家更容易留下讀書及工作,事隔將近 3 個月後,德國政府是時候履行承諾。他建議德國政府改革庇護政策,為有機會面臨政治迫害的香港提供特別方案申請庇護、延長工作假期簽證等,認為德國應與志同道合的國際夥伴聯手,確保每一個香港人在面對進一步打壓時,都有可行政策保護他們。

避風驛又引述該女生指,自己在等待批出庇護申請、居住在難民營近11個月的過程中,曾面對不少困難,包括被難民營職員性侵。

有份發起避風驛的黃台仰告訴立場新聞,他拒絕代當事人講述性侵事件的詳情,但透露事件在本年初在德國政府的難民營發生,女生當時有報警,德國警方亦有就事件作出行動。該名涉事職員事後有被起訴,案件正排期上法庭。

黃台仰表示,他不會因此事批評德國政府處現不妥,相信只是個別事件,女生不幸碰上立心不良的職員。但他認為從事件上可反映,德國政府在處理香港難民的程序上有改善空間。他指香港人大多能說英語及融入德國社會,應付基本生活需要不成問題,因此申請難民的香港人無必要一定住在難民營,他提倡德國政府可考慮為香港難民提供特別安排。

他又指,是次為德國政府為香港反修例運動示威者首次提供政府庇護,意味德國政府認為反送中示威者有獲得庇護的權利,他們在港無辦法得到公平審訊,  或會面對人權剝削。他提到該名女生在去年 11 月到德國,1 月時已完成面試,但一直未有結果,黃台仰相信國安法的立法令德國多一個原因去批出庇護。

德國政府並非首次批出庇護予港人。在2018年,本土民主前線創辦人黃台仰及前本土民主前線成員李東升,亦獲得德國庇護,但今次是首次有涉及反修例示威的被捕人,獲德國提供庇護。

避風驛為四名流亡海外港人成立的組織,包括在台灣的林榮基、在美國的梁繼平、身在德國的黃台仰,以及剛獲英國庇護的鄭文傑。組織指會提供美國、台灣、英國、德國等庇護政策訊息予有需要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