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會

香港最新失業率升至7.2% 十七年新高 月入中位數亦下降7.6%

武漢肺炎對經濟打擊未減,香港去年12月至今年2月的失業率進一步上升零點二個百分點至7.2%,就業不足率亦升至4%,兩者均是十七年新高,令失業和就業不足人數累增至36.62萬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表示,相關情況已因疫情改善而趨向穩定,但不同學者均估計,失業率仍有機會上升,未來數月可能升至7.5%。

香港街景
香港街景 © 網絡照片
廣告

隨着勞動市場疲弱,香港家庭月入中位數亦有所下降。統計處公布,去年11月至今年1月的家庭月入中位數進一步下跌至2.57萬港元(下同,2780歐元),較前一年同期減少2100元,跌幅為7.6%。人力資源顧問周綺萍表示,絕大部分行業的招聘意欲仍然偏低,即使疫情放緩而讓經濟恢復,勞動市場仍會滯後一至兩季,而失業者縱使獲聘,降薪亦難以避免,下調幅度可達一、兩成。

按行業分類,大多數行業的失業情況惡化,升幅最顯着是藝術、娛樂及康樂活動業,增2.5個百分點至12.9%,就業不足率亦升至11.9%,是疫下新高;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與消費及旅遊相關行業的失業率雖仍然高企於11.1%,但已較前略為改善。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認為,失業率上升主要與政府的保就業計畫完結,令部分食肆或零售店鋪資金不足結業有關。他估計,失業率有機會再上升,但相信升幅不會大。 

中文大學商學院高級講師李兆波亦相信失業率未見頂,預計未來數月有可能升至7.5%,因為疫情仍未穩定,接種疫苗人數不多,以至消費券對市場影響輕微,均會令經濟活動復蘇受限。他重申,「通關」才可恢復與毗鄰地區的經濟活動,屆時才可令失業率顯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