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官向林鄭班子提「更高要求」落實選舉改革 評論指警告意味濃
發表時間:
北京官員結束一連三天在港的選舉改革「諮詢」,但對建制派人士提出的一些微調建議亦拒絕接納,堅持大削民意和增加受控組織成員在立法會的議席,以及設立參選人篩選機制,京官表明,這既可確保「愛國者治港」,「也對特別行政區管治團隊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時事評論員劉銳紹指出,這次所謂諮詢「假到出汁」,而對林鄭月娥班子提出更高要求,是把話說在前頭,「拿着雞毛落order(命令)」,預料北京只會就人大有關香港選舉決定作出微調。
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連同「兩辦」(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和中央駐港聯絡辦公室)就落實人大關於「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決定而桃港聽取意見三日的工作昨(17日)天結束,新華社發稿指,官員在港舉辦60多場座談並開展走訪、約談等活動,「廣泛」聽取逾千名各界人士意見,會將有關意見和建議「全面、客觀地」向人大常委會報告。
不過,不少評論指北京只是在走過場,真實目的是來港宣示,要求港人接納人大相關決定。
三日所見,受邀者幾乎全為建制派,有「民主派」背景、但受質疑的,亦只有一人,就是民主黨前副主席、但其後退黨組成「新思維」並任主席的狄志遠。而已獲委為行政會議成員的公民黨前主席湯家驊亦有受邀給予意見,但被中港政府褫奪議員資格的公民黨郭榮鏗在社交媒體配上湯的圖片指,「我(湯家驊自稱)是民主派應該換成我是『出賣民主』派」。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向本台表示,今次諮詢真是「假到出汁」。他憶述,時任港澳辦主任魯平當年就成立臨時立法會來港諮詢,是廣邀各界人士出席,而為免「掛一漏萬」,甚至表明,未獲邀請者可自行到中聯辦前身的新華社香港分社要求會見,前議員陸恭蕙便是藉此途徑表達意見;及至2004年的愛國論爭中,時任人大法工委主任喬曉陽更是特意集中回答民主派人士的提問,建制派只有一人的提問獲得在會上回應。
評論:北京只會微調選舉細節 披露要求是「中國式羞辱」
由於受邀者本身是建制派,而港澳辦副主任張曉明在開始時亦已表明,討論須以人大的相關決定作基礎,意見「不能天馬行空」,結果,各人基本上都是支持的聲音,並為自已所屬界別爭取在日後的立法會有一席之地,而稍有偏離人大意向的,例如建議立法會內的議席比例需是選舉委員會、地區直選和功能組別各佔三份之一,亦因被指不符人大草案說明中所指的「選舉委員會選舉產生『較大比例』的立法會議員」而遭排拒。
對此,劉銳紹指出,北京官員來港前已有改革細節的腹稿,赴港只是希望透過接觸和遊說,令港人認同或接受,估計京官日後只會微調細節。至於建制派各為其自身或其界別爭取利益,以致沒有統一意見,甚至出現磨擦內訌,亦是北京樂見的,因為這留給北京更大決定空間。
另外,新華社在總結京官三日行程的報道稱,港人「一致支持」人大決定,並透露,京官在香港「聽取意見時表示,……人大所作決定具有最高權威性,必須不折不扣加以落實。……完善香港…選舉制度,既為“愛國者治港”提供了制度保障,也對特別行政區管治團隊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對於報道披露京官曾向特首林鄭月娥的管治團隊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劉銳紹指出,北京政府明顯對林鄭班子能不折不扣落實人大的選舉改革有憂慮,既憂慮其執行力,更擔心推行選舉的政制及內地事務局一旦出現主要職務人員離職,便會動搖政策的推行,故此先行給港府壓下大帽子,營造內部對自己人的政治張力,以確保管治班子能牢牢操控。
他形容,新華社特意透露京官對林鄭班子提更高要求,是「揸住雞毛撢子落order(命令)」,與北京學者田飛龍批評香港建制派是「忠誠的廢物」有異曲同工之妙,是「中國式羞辱」,說者肯定已獲中共首肯,只是透過一個非官方人士或非最高層級官員作出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