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文員外泄215人數據予社交平台 法官斥為「網絡阿爾蓋達」
發表時間:
雖然兩任香港最高法官均曾忠告法官要避免被視為偏頗及發言要剋制,但區域法院法官陳廣池審理一宗入境處人員把215名官員、法官、警員及其家屬的個人資料透過第三者於網上發布,以致有關人士被「起底」時,狠批被告是「網絡阿爾蓋達」和「無間道」,又認為案件應移交可以免除七年判刑上限的高等法院審訊。他最終將案件押後至本月27日判刑,已羈押超過一年的被告,需繼續還柙。
案中被告孔穎琛,原為入境處女文書助理,她昨(14日)在法院承認一項藉公職作出不當行為罪。根據控方案情,26歲被告是入境處外籍家庭傭工組人員,可取覽她獲指派處理個案的有關數據,她自2019年9月起的一年內,多次未獲授權進入計算機系統,把二百多人的個人資料交給Telegram「老豆搵仔」等頻道的管理員發放,使相關人士遭「起底」及騷擾。另外,被告被控18條不誠實取用計算機等交替控罪,獲法庭存檔,不作起訴。
法官陳廣池聽取控罪後表示,控罪在某程度上不能反映案件的嚴重性,認為本案明顯是與Telegram 群組等人串謀刑事恐嚇,而被「起底」的,又涉及警務人員和司法人員,質疑控方為何不控以串謀妨礙司法公正,可判刑期不止區院判刑上限的七年。他兩次表達案件可交高院審訊,因為本案是大規模、長時間的串謀犯案,而且網絡世界無界限,有關「起底」記錄可視為永久性和世界性,「就算去到阿富汗都可以睇到」,質疑控方低估本案嚴重性,再提案件應交由高等法院原訟庭審理,如此便可「撇除(監禁)7年的限制」。
辯方求情時指出,被告大多是機械式地按群組成員要求去搜尋數據,甚至沒深究被起底人士的言行,亦甚少主動起底;另外,被告已承諾不再犯此罪,並向本案受影響的人致歉,希望可獲扣減認罪的全數刑期扣減。辯方又透露,被告被捕後,其家人亦遭不明電話滋擾,令被告明白起底的影響。
辯方求情時又指出,被告並非直接公開資料,且在案中沒有得到回報;但法官反駁:「就系無金錢利益先恐怖!你話為錢做背叛良心事都有合理解釋。」陳官形容,被告的行為猶如「網絡上的恐怖主義」,起底所為是「徹徹底底網絡嘅阿爾蓋達」,影響事主的私隱。他直言,被告的行為背叛了港人的基本道德水平、提㩦她的中學校長、公務員的使命,以及入境處對她的信任,監禁是唯一適合形罰,法庭會先為她索取背景報告,了解這別人眼中的乖女生,為何會變成「人神共憤的無間道」。
因應涉及反修例案件裁決引起爭議,時任終院首席法官馬道立於去年5月發表聲明,告誡法官及司法人員絕對不可偏頗,造成有關觀感亦不可,故法官必須避免就社會中具爭議的議題非必要地發表意見。及至接任的首席法官張舉能今年1月在立法年度開啟典禮上致辭時亦重申,公眾對法官公正無私寄予極高期望,法官必須自我剋制,處理備受注目或帶政治色彩的案件時,不論在庭上發言或在對待訴訟各方時,均須確保予人公正無私的觀感。「倘若法官在上述方面有任何偏差,都可能予人有立場偏頗之疑,不利於維持公眾對司法體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