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氣象組織7月8日發布最新調查預測未來5年全球氣溫會持續走高,氣溫平均增幅到2024年前預計每年超過1度。此前該組織在6月23日宣布 ,北極圈以北地區溫度創下新高達到38攝氏度。
未來5年持續氣溫走高
世界氣象組織7月8日發布最新調查預測指出,從2020年到2024年預計全球平均氣溫每年比工業化前升高超過1攝氏度,最高會達1.5攝氏度。其中至少有一年的平均氣溫超出工業化前水平1.5攝氏度的發生幾率為20%,一年中有一個月或數個月的平均氣溫超出這一水平的概率則高達70%。
預測指出,除南大洋部分地區外,全球幾乎所有的區域在未來五年內都會變得更熱更濕。高緯度地區以及西非薩赫勒地區的降雨量可能增加,而南美洲北部和東部的一些區域則可能變得更加乾旱。與此同時,北大西洋北部區域的西風可能增強,意味着西歐的暴風雨天氣將會增加。
與1981-2020年的平均水平相比,北半球的大部分陸地區域預計在2020年到2024年期間平均氣溫或將升高0.8攝氏度以上,北冰洋的變暖速度可能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而熱帶地區,以及南半球中緯度地區的氣溫變化程度最小。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表示,與工業化前水平相比,全球的平均氣溫升高超過1攝氏度以上,過去的五年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五年。他呼籲要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就是將全球平均升溫幅度控制在工業化前2攝氏度之內,目前面臨巨大挑戰。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表示,“氣象組織已經反覆強調,新冠疫情所造成的工業和經濟放緩,不能取代協調一致和持續不斷的氣候行動。由於二氧化碳在空氣中滯留的時間極長,2020年的的排放減少不會讓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下降各國政府應該抓住機遇,將氣候行動納入經濟復蘇計畫,確保在疫情後重建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強調新冠疫情所造成的工業和經濟放緩,溫室氣體排放相對減少,但是這不能取代各國協調一致和持續的氣候行動,各國政府應該抓住機會,將氣候行動納入經濟復蘇計畫中。
聯合國的世界氣象組織的這項預測由英國氣象局牽頭,結合了西班牙、德國、加拿大、中國、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瑞典和丹麥氣象預測團體的最新結論,還有知名氣象科學家的意見,使用了全球主要氣象中心電腦模型所給出的綜合數據,將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納入考量,對未來五年的氣溫、降水、風向和其他氣象指標作出預估,為各國決策者提供重要參考。
北極圈溫度或創下歷史新高38攝氏度
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克萊爾·努利斯此前在日內瓦的記者會上表示,北極升溫是世界其它地區平均升溫的兩倍。新冠疫情期間導致溫室氣體排放減少,但是不足以彌補升溫帶來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增高。
世界氣象組織已經接受俄羅斯最新氣候報告顯示,在北極圈內的俄羅斯韋爾霍揚斯克鎮近日溫度達到38攝氏度的高溫,同時,這裡的西伯利亞熱浪延續時間更長,山火活動增加。
這位發言人表示,如果這個觀測到的溫度結果得到證實,世界氣象組織將組織國際專家小組對這一結論進行更具體的審議。
目前備受關注的西伯利亞東部地區因其冬季和夏季的極端天氣而為眾人所知,7月的氣溫達到30攝氏度以上並不罕見。
世界氣象組織表示,北極的升溫速度大約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就是在一個異常溫暖並缺乏降雪的春天之後,西伯利亞熱浪和山火期延長,導致溫度達到峰值。
世界氣象組織的數據顯示,西伯利亞許多地區5月的氣溫比平均溫度高出約10攝氏度。而這種異常的高溫使北半球出現了有記錄以來最溫暖的5月。
同樣令人擔憂的是,北極海冰在去年9月的體量與1979年至2019年期間的平均水平相比下降了50%以上。
目前,世界氣象組織正在核實這一數字,若屬實將成為北極圈內有記錄以來最高氣溫。高溫使西伯利亞廣袤的針葉林區火災頻發。僅在伊爾庫茨克地區發生的多起森林大火,過火面積已經達到近300萬公頃。截至7月6日,西伯利亞地區今年已經發生246起森林火災。
熱浪席捲、山火頻發後,凍土層也開始加速解凍。
世界氣象組織報告員在另外一份聲明中說:“國際大氣科學家小組將非常仔細地檢查這些數據,他們將討論該觀測結果是否有效。分析的最終結果將是非常寶貴的信息,可以幫助氣候科學家、工程師和醫學界乃至公眾,為極端天氣更好地做好準備,以更好地了解整個地球上的氣候變化。”
根據歐洲聯盟氣象機構的數據顯示,全球6月平均氣溫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北極圈內的西伯利亞氣溫超過往年約5攝氏度。西伯利亞地區,剛經歷了一個有記錄以來最熱的6月。
研究人員發現氣溫不斷升高讓灌木和樹木正加速向北遷移,其結果就是北極圈正在“變綠”。
無獨有偶,加拿大北極地區也出現了創紀錄的高溫天氣,最高氣溫比往年高出兩三倍。
加拿大也出現了類似的天氣過熱情況。 6月25日,在位於北極圈內的庫加魯克,當天的最高氣溫達到22.1攝氏度,是往年同期最高氣溫6.2攝氏度的3.5倍。
而在北極圈外側的貝克爾湖地區,最高24攝氏度的氣溫,也比往年9.8攝氏度的平均氣溫,高出近2.5倍。雖然全球年平均溫度不斷被刷新,但北極的變暖速度顯然要更快。
北極變暖原本就在氣候專家們的預料之中,但原先的預計是,到2100年左右,北極氣溫可能最高會達到38攝氏度。
全球變暖只會讓極端氣候更加頻繁出現,全球會面臨更多自然危機和隨後引發的社會危機。
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糧食展望》最新報告指出,由於疫情以及氣候變化下水災、旱災、蝗災影響的持續,全球正面臨至少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
環保人士指出,全球變暖只會讓極端氣候更加頻繁,也讓全球面臨更多的危機。如果不改變全球變暖加速的趨勢沒有最熱,只有更熱,人類社會只能不斷迎來又一個最熱的夏天、最熱的一年。
對此,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指出,2020年是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一年。他希望各國在2020年底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提出更有力度的行動計畫,爭取實現全球控溫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