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納電影節首部競賽片『無愛可訴』震撼觀眾
戛納電影節18日正式開賽。戛納電影節的第一個震撼是俄羅斯導演安德烈.薩金塞夫的影片『無愛可訴』。一部尖銳而令人窒息的愛情片,通過莫斯科一對夫妻孩子失蹤的故事,影片展現的是一個非人性而粗暴的社會。
發表時間:
導演安德烈.薩金塞夫是戛納的常客,2014年獲得過編劇獎,2011年在“一種注視單元”獲得評審團獎。這是他的第五部影片,繼續展現對自己祖國狀況的苦澀觀察。影片描述的是一個失去標誌,價值喪失,陷入個人主義和虛偽社會的形形色色的表現形式。
導演對媒體表示,他不能想象去製作一部連自己都不能激動的影片。“影片涉及的都是我想展現的問題,我認為非常重要。”他表示,『無愛可訴』依據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靈魂崩潰,這是這位53歲導演珍視的主題。在這部影片中具體體現為一對夫妻無能愛自己年僅12歲的孩子,孩子被眼前發生的粗暴的父母離異傷害:父母打架,不是為了獲得孩子的撫養權,而是為了擺脫這個會影響各自的新夫妻生活的最後一個障礙。
片中有兩個場面特別驚人。一個是夫妻正在激烈爭吵,忽然發現躲藏在門口的孩子正在流淚。場面、音樂都令人震撼;另一個場面,讓人猜想誰將在爭吵中先倒下,電影沒有隻停留在打架的場面,還有許多沒有顯現,沒有說出,但是呈現在眼中的畫面更令人遐思。導演從不引導觀眾明白什麼,而是通過許多細節去理解背後發生的事情。
只有等到孩子失蹤的時候,孩子的父母才去見證他們對孩子的愛情,隨着一個民間團體尋找孩子,這一團體取代了警方的角色。
導演表示,這種自願者是存在的,在莫斯科至少有1000人。去年失蹤了6500人,多虧這些自願者,其中大部分人都被找到。
尋找孩子的場景,穿過下雪的湖邊,這是一個美麗的世外桃源,幾乎寧靜不動。自然主義與現實主義在這裡交錯,但是最後仍把你的視野引入一個巨大的崩塌的房屋。
導演最後感謝歐盟方面的援助,才得以完成這部影片的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