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還不知道10月31日英國是否能脫歐成功,但就像所有商業一樣,藝術品市場行家們也在暗中準備着。如果您近期在巴黎看到越來越多的倫敦畫廊進駐,或者藝術品收藏的頻繁轉移,這都是為了規避脫歐之後可能要多交的稅,以及繁冗的行政手續。以下是法國藝術市場觀察員羅珊娜-阿梓米發布在世界報上的分析綜述。
今年的巴黎當代藝術博覽會有點特殊:這場盛會自從1974年開始年年舉辦以來,從沒像今年這樣國際化。今年72%的參展者都來自法國之外,眾多倫敦大型畫廊也派人來盯緊紮根巴黎的好機會,尋找與資本能力相稱的,同時能托起商業理想的立足之地。這些倫敦畫廊的背後則有紐約,奧地利,香港等世界各地的藝術商人的運作,他們分享着同一份擔憂:英國脫歐,倫敦的畫廊怎麼活?他們擔心,脫歐之後銷往歐洲大陸的每一件商品,都要繳納5.5%到10%的關稅。有遠見的人士早已着手把部分作品轉移到英國之外。
2017年在倫敦辦起豪華店面的賽達烏斯-羅帕克在今年3月就已把個人收藏轉移到了法國。他說,“收藏人士對英國政府讓人拿捏不準的態度和決策感到很無奈,只能是走到哪算哪”。他本應在11月底在倫敦舉辦已故的波普藝術領袖詹姆斯-羅森奎斯特的展覽,但3名收藏家言辭含糊,不願意借展品給他,原因就是英國脫歐的不確定性。羅帕克對此充滿怨言。他表示,沒人能預言月底到底會發生什麼,他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立足紐約的德國人大衛-茨威尼爾被業界列為今年最有影響力的藝術畫廊專業人士。他說,自己是一個歐洲人,在歐洲逗留的時間比全世界任何其他地方都要久…10月底,倫敦就不再會是歐盟的了,但巴黎卻是一個很好的十字路口。茨威尼爾雖然認為巴黎會扮演更重要地位,但他絕沒有意思要推出倫敦。他解釋道:“倫敦比巴黎的藝術品市場要大”。
另外一名畫廊專業人士奧利維耶-馬凌格自稱“仍然繼續愛着倫敦”,但他也苦澀表示,一年當中他的畫廊租金漲了40%;主打意大利戰後藝術品的托爾納伯尼畫廊的廊主卡薩蒙提則預定了一輛卡車,把畫廊部分轉移到歐洲大陸。他說,他也不知道接下來要怎麼辦。
根據“藝術策略”報告,今年第一季度倫敦藝術品拍賣市場行情在英國脫歐影響之下跌了24%,這在10月的蘇富比與佳士得的倫敦拍賣成果上就能獲得印證,兩家都比去年跌了大約兩千萬歐元。然而中國,印度,俄羅斯和其他國家的機會多多,長期來看倫敦市場未必會因少了歐陸而受到重傷。
倫敦商人們認為,英國脫歐之後,法國和其他歐陸國家有更多往來,同時很有可能是倫敦重新或者繼續作為國際大都市,和全世界有更多的往來。甚至有經濟學家在去年就發布評論,標題就是“為什麼英國脫歐對英國藝術市場來說是一次機遇”,當中認為“行業頭頂密布的烏雲之下,有可能隱藏着一些積極的東西”,畢竟“根據2017年英國藝術市場聯盟的報告,英國80%的交易都是在歐洲之外達成的”,這也就意味着“英國的商人已經熟練掌握國際海關通關事宜,明白如何應對脫歐”。佳士得歐洲部總裁迪約克-鮑爾更是大膽推測,“英國脫歐其實有利於英國藝術品市場擺脫歐盟的一些束縛”。他舉例說,“英國政府似乎已經決定要取消進口增值稅,目前這個額度是5%,這是英國在1995年受到歐洲管制才出現的,以前是沒有的”。對於一些歐洲管制,巴黎為了在英國脫歐洪流中爭取更多利益,也希望獲得更大自由度。法國畫廊藝術專業委員會主席喬治-飛利浦-瓦魯阿表示,“15年當中,我們一直希望法國能改變藝術品出口限制,但一直沒成功,如果不做出改變,法國藝術家很難在海外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