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論壇

台病毒專家施信如:新冠病毒非人造,但傳播自武漢開始

發表時間:

隨着新冠病毒肺炎在全球肆虐,圍繞這個新型病毒的研究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進,各種研究成果報告不斷湧現,時常令人眼花繚亂,各種政治炒作與暗示又時常附與這些研究超出其科學範疇的解讀。尤其是美歐科學家追蹤本地早期病例時間點的結論令有些人認為,疫情並非最早始於武漢,各地研究對病毒株的類型區分,也引發一些歧義,感覺如果病毒是歐美型,也許就不是從武漢傳播出來。我們針對這些疑點採訪台灣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教授。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已經存在十年,施信如教授從事病毒研究也已經十幾年。針對近日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學者5月5日在專業雜誌發表的一份研究,認為新冠肺炎病毒自去年底就已經在世界各地傳播的結論,施教授指出這與目前各方的想象很接近,這篇文章從頭到尾沒有質疑病毒的來源。針對圍繞病毒起源的種種爭議,施教授不認為新冠病毒為人造,但相信病毒起始地點在武漢。

台灣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教授
台灣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教授 © 台灣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網站
廣告

病毒非人造,但傳播自武漢開始

法廣:施教授,您好。有關新冠病毒疫情的研究最近有一些新的發現。法國發現境內最早的一例新冠病毒陽性病例是在去年12月27日,這比目前法國疫情啟始的時間點早了很多;英國一些學者近日也發表研究成果,認為,新冠病毒去年年底,就已經在世界各地傳播。您對這些新的研究結果怎麼看?這些新的消息是否仍然可以確定病毒最早來於武漢?

施信如:測驗的方法不太一樣。有些是從序列分析,從病毒的演化入手,往回推。有點像外插法,去推測。有些是根據抗體的反應來做判斷。但是抗體反應有時候有交叉反應,所以不知道是不是很準確。我自己的看法是,(病毒)最早應該是在武漢,可能是從自然界的蝙蝠,傳到一個中間宿主,然後不小心,跳到人類,然後出現人傳人的現象。但是,那個時候,大家都不知道,所以,去武漢工作或旅行的人當然有可能把這些少量的病毒帶到世界各地。但我覺得,(病毒)比較嚴重地傳播開來,應該是在一月份以後,才慢慢傳到世界各地。

法廣:就是說這些新的研究發現並不能改變病毒起源於武漢的認知⋯⋯

施信如:對,(這些研究)只是用不同的方法去推測,或者說病人抗體的反應,也許在12月採集的血樣中可能會有些反應,但這些都不能直接證明說病毒先在其它的國家開始傳播。從整個傳染模式看,應該還是從武漢開始的,這一點沒有錯。但我覺得(病毒)是從自然界來。

法廣­目前各地研究已經分離出不同類型的病毒株,有亞洲型,歐美型、中東型等等。這種區分有何意義,這些不同類型的病毒是否同源?不同類型是否毒性不同?

施信如:(這些不同類型)源頭還是一樣的,最早應該來自武漢,然後傳往各地。研究病毒的不同類型,從防疫角度說,當然很重要。因為病毒散播到各地以後, 在當地傳染開來,就會自成一群。這些群是否變得更毒,當然值得研究。目前所有資料並沒有顯示哪一群(毒性)比較嚴重。但是病毒的起源,從病毒的基因序列來看,應該是同源,然後散開來。

法廣:區分這些病毒株是亞洲型,還是歐美型,具體有什麼意義呢?

施信如:它的意義,舉例來講,就是在疫苗研究或檢驗試劑的研發時,我們需要追蹤這些序列有否改變,假設出現改變的位置在我們的疫苗需要對抗它的位置,或者檢測試劑要診測的位置,這可能會影響到疫苗的效價或檢驗的正確性或靈敏度。所以,我們當然要知道這些病毒株的不同。

另外,現在病毒已經傳到各大州,形成各自的一群。將來複工以後,全球交流恢復以後,每個國家都可能有境外移入病例。如果有對這些各地不同病毒株的了解作為基礎,我們就可以追蹤,(了解)各國在當地是否有境外移入,了解(新病例)是怎樣來的。知道感染源,就可以加以阻斷感染鏈。

法廣:那這些不同類型的病毒株臨床表現是否不同?

施信如:臨床表現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有不一樣,但是感染病例很多的地方,死亡的人數就多,也意味着重症病人多。所以慢慢會出現各國有些重症病人的臨床表現不太一樣。的確,感染人多了,各種癥狀都會有,比如最近病毒流行比較奇怪的一個癥狀是失去味覺、嗅覺。

倘若中國關閉消毒華南海鮮市場之前先採檢?

法廣:今年1月底就有香港學者感嘆,認為中國過快地關閉和打掃了可能是病毒起源地的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使得學者無法掌握第一手資料,近期新西蘭,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美國的情報部門的調查認為,中國銷毀或掩蓋了疫情早期的證據。如今其實世界各地的研究都在快速推進,疫情初期的原始資料是否還有意義?有什麼意義?

施信如:我覺得(這些資料)相當重要。為什麼呢?我們要知道新興感染症的源頭,就可以避免下一次的發生。像2003年的薩斯SARS,科學家經過幾年的研究,終於知道(病毒)從蝙蝠,傳到果子狸,在傳到人類身上來。為什麼(病毒從)果子狸身上傳到人身上呢?是因為有人屠殺果子狸來吃,屠宰的過程中就很容易被感染,所以大家應該避免這樣的行為。那麼,這一次是怎樣,也許是從蝙蝠身上,但也許不一定是蝙蝠,我們也不知道中間又傳給了什麼動物、怎樣跳到了人類身上來。這當然需要了解,才能避免下次發生類似情況。從過去的經驗看,這種人畜共通感染症在華南海鮮市場這類野生動物廣泛被屠殺、販賣的地方,當然很可能是一個源頭。

但是,當初這裡發生疫情,大家當然會害怕,所以趕快消毒,這也不見得是為了湮滅證據。但是從調查的角度,這就好比刑事現場,破壞了現場,當然就找不到源頭,這當然比較可惜。應該是先封鎖,采檢完,在消毒,這樣會對科學研究有很大幫助,而科學研究的結果會對將來疫情的預防有很大幫助。

法廣:在某種程度上說,現在各方研究學者無法確定這次病毒最早的中間宿主,這與當時銷毀、清掃了華南海鮮市場有一定關係?

施信如:是。當然有(關係)。如果當初在還沒有清潔以前,或是銷毀污染物以前,先採檢,一定有很大幫助。

法廣:從大陸媒體報道來看, 中醫方法似乎在這次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台灣是否也有類似臨床實驗?如何看中醫中藥的效力?

施信如:我相信中醫里有一些對抗感染症(的辦法)。幾千年來都有病人這樣被治癒,所以我相信是可行的。台灣也有一些研究,已經知道的確有一些復方或單方中草藥在實驗室里,可以抑制新冠病毒的生長。我相信,再配合一些中藥也可以抗發炎,也許的確可以治療新冠肺炎。現在還處於實驗階段。當然需要有臨床證據才比較好。現在在實驗室里看,應該是有效的。

法廣:台灣在這次新冠病毒防疫中的表現非常出色,吸引了很多國家的關注。在您看來,台灣這次有效控制疫情的最重要因素是什麼?

施信如:我覺得第一是台灣在很早的時候就有警覺心。當然這種警覺心來自一個歷史的教訓,像薩斯,還有後來的豬流感、禽流感,我覺得台灣不可能倖免,因為有地緣的關係,還有頻繁的人員交流。所以,台灣在一開始知道武漢有不明原因肺炎的時候,我自己也在專家委員會裡,我們12月份就開始開會了。那時候還不知道是新冠病毒,但我們對一些不明原因的肺炎比較注意,而且如果當事人剛好也是從武漢後來的話,就先把這些病人隔離。第二個原因,我覺得可能是帶口罩和勤洗手,這個辦法幫助很大。也就是早期的檢驗把大部分病人在機場就攔截住,或者是在隔離的過程中檢驗出來,避免擴散。在有少量本土感染的情況下,我們的確很注意帶口罩和勤洗手,這樣得以把疫情控制下來。

法廣:新冠疫情傳播還在繼續。您認為台灣現行的防疫措施是否足以防範新一波疫情來襲?

施信如:如果有新一波疫情,全球都有一些經驗了,所以,大家的警覺心會比較好。但是我們不知道新一波疫情範圍會有多廣,因為全球重新開始交流後,會有越來越多的飛機進來,病毒也會帶進來。我覺得,除了繼續這樣把(病毒)防在境外,把機場檢疫做得很確實之外,全球開始交流的時候,我想台灣民眾在乘坐大眾交通工具或開會的時候,還是會帶口罩,勤洗手,希望能控制下來。

假設有第三波的話,很重要很重要的一點,是要避免院內感染:守住醫院、醫藥的資源,把重症都救好的話,降低死亡率,這是台灣第三波防疫最重要的一個策略。

台灣人都非常希望能加入世衛組織

法廣:新冠病毒是全球熱點科研項目。台灣在這領域是否可以和其它國家開展合作?您作為前線科研人員,面對這樣一個全球熱點項目,在您看來,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的活動和交流是否重要?

施信如:台灣的科學研究非常強調國際合作,這次的新冠狀病毒肺炎也不例外,我們和世界各地都有交流,包括疫苗研發、檢驗試劑開發、治病基準的研究、藥物研發等,我們都很積極參與。

至於世界衛生組織,很可惜,台灣不是會員國,所以很多消息我們只能從網絡上去尋找。如果我們是會員國,我想我們應該會第一時間獲得資料,這對全台灣民眾的健康幫助會很大。

中國總是稱我們是“台灣同胞”,說愛我們這些同胞,卻不讓我們去參加一個世界衛生組織。別的先不講,世界衛生組織是跟人民的健康有關,所以所有台灣人都非常希望能夠加入世衛組織。

法廣:圍繞這次疫情的起源,有非常多的爭議,有人說病毒是人造,中國媒體和官方也不斷質疑早期病例在中國的認知。您長期從事病毒研究工作,在以往流行病病毒研究中是否也遇到過如此紛亂的局面?您怎麼看這些爭議?

施信如:這一次大概是爭議最多的一次。為什麼這樣?我想,這次的確死傷的人最多。病毒學家的確可以在實驗室製造病毒。但是,病毒如果是人為的、人造的,我們都可以從基因序列中看出來。目前來講,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這個病毒出自實驗室。從這個病毒的基因序列來看,我們自己的分析,還有大部分病毒學家都認為,它應該是不小心從自然界傳到人身上,病毒是自然界出生的幾率很大,看不到有人造的痕跡。

瀏覽其他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