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中國

中方預料美方還會出招,勢將進入更嚴重的脫鉤和新冷戰狀態

發表時間:

中美兩國關係繼續惡化,在海內外引起廣泛關注。今天的觀察中國要向大家介紹有關議題的分析評論。

中美關係持續惡化。
中美關係持續惡化。 REUTERS/Aly Song
廣告

新加坡《聯合早報》署名於澤遠的評論稱:“用‘沒有最糟,只有更糟’來形容當下的中美關係,可能沒有多少人反對。從過去幾十年‘好也好不到哪裡,壞也壞不到哪裡’的相對平穩,到目前政治、經濟、科技、文化、軍事以及意識形態領域的全面對抗,中美關係螺旋式下降的速度之快,超出人們的預料。中美‘新冷戰’的說法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2018年3月,美國發起對華貿易戰,中美關係開始逆轉。兩年多來,尤其是冠病疫情暴發以來,美國打壓中國的力度不斷增強,範圍也不斷擴大;到如今更上升到意識形態領域,把中國與當年的‘邪惡帝國’蘇聯畫上等號,試圖喚醒西方盟國當年聯手對抗蘇聯的歷史記憶,形成對華‘新冷戰’的統一戰線。”

香港《明報》署名鍾鳴九的評論稱:“近來,美國接連在新疆、香港、南海、台灣等問題上發難,推出制裁法案或威脅制裁,甚至聲言考慮禁止中共黨員及家屬赴美國旅行。有輿論認為,美國對華髮起全面政治攻擊,正在挑起新冷戰。觀察家分析指,中國政府的應對體現了對事態發展有充足準備,在官方強硬反制措辭中,更多透露出中國政府的冷靜和穩健。美國空前‘全方位系統性挑釁’,威力卻並未如美預期產生倍增效果,反而暴露出其對華工具的匱乏,以及效果有限的事實。”“在中國官學界看來,美國在自己臆造的競爭恐慌中愈陷愈深,對中國的負面情緒達到一定的臨界點,最終還要依靠自己回復理性,中國能做的除‘做好自己的事’,就是用適度反擊讓美國認清敵對只能兩敗俱傷的現實,儘快走出冷戰思維。因此,中國對美始終抱有期待。”

美國中文《世界日報》的社論稱:“中國最近連番釋出支持川普連任信號,希望與川普政府共同管控危機,為兩國關係止損。”“北京明知川普政府已無心再談判,還主動提出欲全面恢復對話,一方面是暗示,中國仍願把川普政府作為談判對象,要兩國梳理出三份清單,即合作清單、對話清單、管控清單,討論兩國關係長遠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是緩兵之計,希望川普政府對中國不再推出針鋒相對政策。中國這樣做,還有兩個迫在眉睫的原因:一,美國威脅要港幣和美元彙率脫鉤,取消對香港的特殊待遇。若美國真這樣做,接下來美中貿易協議就難以執行,意味美中真正脫鉤的開始。二,川普競選團隊為今年選舉預訂的策略,是火力全開對準中國。中方預料美方還會出招,勢將使已陷入低谷的兩國關係,進入更嚴重的脫鉤和新冷戰狀態。”

台灣《旺報》的社論稱:“儘管全面溝通困難重重,但中美仍有保持基本接觸的必要性。外界多以‘修昔底德陷阱’形容中美當下博弈。對大陸而言,唯有通過持續不懈地溝通,與美方建構互利共贏的新型互動模式,才有可能避免歷史悲劇重演,實現和平崛起民族復興。對美國而言,保持接觸,才能更好了解到,大陸是美國解決國內問題的鑰匙,而非枷鎖。穿梭中美間半世紀的季辛吉認為,大陸更多是一個基於文化和歷史的存在。多以此視角理解大陸,才能避免陷入對立,甚至你死我活的死胡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6月在《外交》雜誌刊文,籲請兩國放下分歧,合作建立穩定和平的國際秩序。領導歐盟的德國亦在跟隨美國遏制中方上有所保留。大陸拋出的溝通橄欖枝,並非美國強勢制裁下的示弱,而是對國際社會呼聲的正面反饋。”